记住乡愁-桂地民族寻踪系列专栏
图文整理/侯珏
土布裳:六甲人的传统服饰
1950 年前,六甲人中年老者,男的多穿便衣便裤(唐装式)。六甲妇女穿矮圆领上衣,衣料多为家织黑色土布,青年妇女也买些黑色绒布和阴丹士林布(少数穿有领衣服的不论颜色,如穿矮圆领衣的,则只能穿黑色或紫色)。头包自织黑白两色相间的方格头帕, 胸前挂有围裙,脚穿花鞋。未婚姑娘梳长辫盘头,婚后多于脑后结髻。
传统服饰
20世纪30 年代以前,妇女多佩银饰,有银制项圈、手镯、耳环等,40年代后,除银链外,有玉石手镯和金耳环等。60 年代以来,年轻的姑娘大部分都着现代的各式服装(颜色不论,但上衣多属唐装便服),男青年尤喜时装。
改革开放以后,六甲人的传统服饰已经不多见,年轻男女衣着与各地汉族人无异,只有一些中老年妇女仍然爱传土布或自制圆领上衣。
三江动车南站
香火龛:六甲人的传统信仰
三江六甲人和侗、苗、壮、瑶等民族杂错而居,其宗教信仰不免受各民族的影响,除信奉佛教外,也信奉多神。
旧县城老堡、丹洲,都有过孔庙,关帝庙、岳飞庙、城隍庙、金花宫。在汉族区 还有许多佛寺和僧、尼出家修行。大洲的香林寺,斗江的万寿寺,泗里的崇善寺,林溪的浮云寺 等,过去都曾有僧尼住寺,香林寺至今仍有尼姑住寺。
过年拜土地公。小犸喽摄
除了信奉汉族和本地神,也信奉别民族的神,如古宜、斗江一带信奉的二圣侯王,下村供有莫一大王庙(壮族),老堡、富禄有三王庙 (夜郎王子),平传、寨准有飞山宫等,过去香火都很盛。20世纪50 年代以前,民间烧香拜佛,求神灵赐 福治病、算命卜卦、预测祸福的相当普遍。
程村乡
六甲人还信奉“民主相公”。在祖宗神龛上设民主相公神位,但民主相公是何神,为什么要信奉它,人们并不知道。“六甲人”还普遍信奉”十月神(五谷神)”。1949 年以前,每隔五年或 七年的农历十月,都杀猪宰鸭大祭一次,届时邀请亲朋一起参加。古宜、斗江一带“六甲人”聚居区多处设二圣庙。人们在三月初三的二圣庙会时,除抬神佛游街寨外,还放炮、演戏,放花 炮,一直延续至今,演变成为民间文体盛会。
抢花炮,扭凯跌
“六甲人”普遍在香火上写着“江口得道二圣侯王之神位”。据传在南明时,有兰氏母子三人,由四川逃荒到古宜定居。专以种菜为生。兄弟二人 十分勤劳,种的青菜叶可遮屋宇。一次,广东商人与他们打赌说:“你的菜叶能盖过我这条船,我就连船带货送给你”。结果兰氏兄弟赢了一条船及货物。不久,兰氏兄弟在榕树河边摆渡玩 耍,连船带人被骇浪吞没。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在他们落水的地方出现两条大鲤鱼。乡人认为,这是兰氏兄弟得道成仙,化为神鱼庇佑地方,遂建庙祀之。
夏村
另一说是,兰氏兄弟在渡船收渡后,用船渡一孕妇过河时,遇狂风大浪翻船遇难。南明永历帝驻跸怀远县时,乘船经过今榕树渡口河面时,值狂风大浪,御船颠簸欲沉,忽有两条大红鲤鱼跃出水面托住御船,方安稳无虞。永历帝询问地方人士,方知兰氏兄弟的事迹及显灵保驾的原由,因而敕封兰氏兄弟为二圣侯 王。
朝龙坪 洲开 滩头 龙滩角 古宜镇
因兰氏兄弟遇难成仙的地点是在榕树渡边的竹溪口汇入浔江处(二圣桥下),人们遂称为 “江口得道二圣侯王”,在江口北面(今木材站、审计局一带)起庙祭祀他们,称为“二圣庙”。二圣庙一直保留至民国中期,连年香火不断。改建县卫生院初期,虽然菩萨已拆除,每年三月三 仍有群众进行祭祀。 江口得道二圣侯王作为地方神,成为“六甲人”的家中神龛,从明清至解放初期香火上写 “江口得道二圣侯王之神位”。
泗联、四里、白花
下两篇预告:
报成报日:六甲人怎样娶媳妇
六甲人婚姻习俗:款妹唱大声歌,嫁女“有盐则咸、无盐则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