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短文是在没有列提纲下随意完成的,能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这种感受性的感觉本来就没有逻辑轻重之分。
昆虫之美
从小生活在农村,看见的植物、昆虫、鸟类理应很多,其中也肯定会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片段。很可惜,他没有,几乎没有!山里很普通的植物、鸟类、昆虫都叫不出名字,顶多会知道那东西是见过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在以前,他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仅仅只是在知识上的匮乏而已。直到,直到,直到五月份,跟随同孩子一同到高黎贡做活动,在返程途中,被一只树上昆虫的鸣叫声打断继续赶路的节奏。随后在陈陈(一位自然笔记工作者)的引导下,拿起她的望远镜观察树上的昆虫,还清晰记得当时观察的情景,由于第一次使用望远镜,即使已经调节好了焦距,但是听着声音用望远镜去找那只昆虫,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望远镜中的世界变化真大!树变大了,距离更近了,找不到方向了,好像感觉昆虫就在那个位置,但总是找不到,其实已经偏离很远,最后找到一棵树的顶端作为参考,一点点往下移动,直到看到那只昆虫。
当时那一瞬间,他顿时感觉那昆虫真漂亮,在望远镜下清晰的出现在眼前,身子有好几种颜色,红色(老红)、有一点淡淡的褐色(和泥土有点相似)、还有一丝绿色(这种绿色,他说不清楚是不是真的绿色);它的头型很奇怪,最顶端的触角以及整个头型正好匹配,才观察一小会儿,陈陈也迫不及待的拿出照相机想拍下来,但是普通相机根本无法完成拍摄任务,于是提出能否利用望远镜,通过望远镜的镜头拍摄,但最后还是无法配合望远镜和照相机,没有完整的拍摄下来。
在回程的路上,他油然而生了一种想法,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拿着望远镜在大自然中去观察那些可爱而美丽的昆虫和其他好玩的动植物。这次奇妙的观察让他感受到昆虫原来还可以如此漂亮,一下勾起他对大自然的重新认识和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2112/1bd03a65e2bc18db.png)
颜色之美
想想自己小学没有美术、初中美术考试找人帮忙、高中美术不记得了、大学还买了一本素描,可是大学毕业也没有动手实践,最后送给了那个超级喜欢动漫的室友!
他觉得从小对音乐没感觉,没有美术的细胞;直到,直到,直到前不久暑期活动结束,他要清理学生使用的颜料桶,需要一个个的清洗干净,以备后面继续使用。从教室收集好,有些桶里还有一些颜料,有些已经干了,放在水龙头旁边先用水泡着,第二天再去清洗。
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在第二天清洗颜料桶的过程中,一桶桶满满有颜色的水,本想倒掉里面的水,再用水龙头的水冲洗就完事儿了。在轻轻提起第一桶有颜色的水随便一倾倒的瞬间,内心就被那色感打动,那桶里有颜色的水在脱离桶边缘在空中呈弧线壮水浪,那颜色加上水和光线下的那种亮感,顿时觉得颜色竟然如此美丽。红色、紫色、绿色、蓝色、橙色,再看看龙头下水沟里流动的各种混合后的混沌型颜色,色感加上动感真是美翻啦!他持续呆呆的看了好一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2112/987f8fb9db810258.png)
歌声之美
在大学之前听歌的机会都不多,就不必提及什么喜爱,总之没有什么印象。如果有的话,也可能是武侠剧中的主题曲或者插曲,但是从大学开始有更多机会接触,以轻音乐为主,轻音乐不需要记住歌名、歌手,很多歌词,听不清歌词写的啥,也记不住歌词内容!
只要旋律好听,他就喜欢,听着轻音乐可以畅游很远,喜欢那种感觉。直到,直到,直到学弟给他推荐了几首带有歌词的歌,他开始也没觉得啥,会看看歌词,觉得写得也还可以,一点点逐渐觉得这些歌词背后的声音也很动听,不管是男歌手,还是女歌手,他们的声音都很有吸引力,才发现歌曲背后主唱者的那种声音也是很迷人的,原来自己不唱歌主要是因为音色难听啊!听着这些旋律感不如轻音乐的歌,转而开始意会歌词所传达的感情。
简短的三个小美事件,让他体会到在逐渐重拾失去多年的感受之美!谢谢陈陈的那次引导,谢谢老板给他安排暑期扫尾工作,谢谢学弟给他推荐的歌曲。谢谢!!
“3,2,1,停!”你曾经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感受在突破一瞬间带来的冲击与激动,再去回味一下~
本文写于2015年,今日前往那个当年支教的地方,去看望当初那波孩子。
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