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将几年前的一篇文章“重拾感受之美”发了出来,可以说15年在腾冲支教阶段,他对自然之美、颜色之美和歌声之美都有了一个萌发和新的感受,或许以前也有,但印象不深刻。
这有过去几年了,当年的感受之美发现后又怎样了呢?
自然之美对当下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并没有真正前往更多的自然环境中区发现更美的动植物,也并没有专程去了解、研究。
颜色之美,的确在一些场合些有所变化,会增加对美术的关注,会在制作课件时选择相对好看的图片和颜色搭配,在选择衣服时也不再是黑色、灰色等颜色了,也会选择一些亮点的,特别去年12月那次和王老师聊天,对美术的了解和认识又增加了一层。
还有音乐之美,这个也有变化。这几年有不断接触带有歌词的音乐,在网易云音乐里还有专门一个“歌曲”的分类,里面全是带有歌词的,包括中文和英文音乐。对于身临其境等节目也表示喜欢。也偶尔会在KTV里唱一两首,这已经是不小的突破了。
回首几年前的感受,再看当下的现状,有的改变,有的并没有,有的改变大,有的改变小,这就是相对正常的状态。
感受仅仅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次的“螺旋式”重复性感受,逐渐产生行动,再不断放弃与尝试,不断有新的提醒,再次行动,最后逐渐发生改变。中间的改变,特别是行动上的变化,需要环境、心理等因素支持,单纯从个体角度出发是相对困难的,所以教育需要设计,需要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这个和愿望、想法到最后的实现都有类似的道理。
“3,2,1,停!”你有没有什么想法、计划逐渐就消失了,有什么愿望是逐渐实现了?
特别感谢 | 图片来源:Pexels注:
1)为什么在文章里经常会看到“3,2,1,停!”的字眼?原因:提醒你在看他的内容,要想你自己的事情,那是一个启动你思考的信号,可以点击此处查看具体分析。
2)为什么文中会频繁出现“他”,这个“他”即作者自己,用“他”是为了尽量较少自我陈述,站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文字,以此提醒自己尽可能客观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