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普通人,60岁左右有这几个“觉悟”,才算功德圆满

普通人,60岁左右有这几个“觉悟”,才算功德圆满

作者: 舒山有鹿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2:07 被阅读0次

    有名人说过,善始容易,善终尤难。

    人生的开头,其实比较简单。中途,就是一个修身养性,不断反省自身的过程。到了人生的结尾,才是最艰难的时候。善终,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到底什么是善终呢?有些人觉得,有钱有势就能善终;有些人认为,地位高了就能善终;有些人觉得,名利兼收就能善终。

    事实上,我们都把“善终”二字理解错了。这尘世间的俗物,跟人之归宿,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不见得有钱了就能功德圆满,不见得有地位了就能安稳到老。

    俗世之物,就像是过眼云烟,只要一瞬间,就消失殆尽了。唯有人之悟性和因果,得以永存,一直跟随着我们,直到尽头。

    普通人,六十岁前有这几个“觉悟”,才算是不负红尘,功德圆满。

    一、人过六十,要“认清楚”自己。

    尘世之人,多半要到年老的时候,才能有“自知之明”。所谓的自知之明,就是认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此生要走什么路。

    人们不理解,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认不清楚自己,上了年纪,才会有自知之明呢?难道说,人老了,才更有觉悟吗?

    确实如此。年轻的时候,没啥经历,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要做什么。如此,年轻气盛,傲气十足,目中无人,就是年轻时候的常态。

    在江湖当中碰钉子了,吃大亏了,我们才会有所收敛,摆好自己的姿态,选择正确的方向,让人生走向正轨。

    所谓“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四十岁的时候,人们要做到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命数。到了六十岁,才能随遇而安。

    认清楚自己,就是在把握人生的主动权。认不清楚自己,不过是命运的傀儡罢了。

    二、人过六十,要有“突破皮囊”的智慧。

    佛家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躯体,都是荒诞且不真实的。直白一点来说就是,物质终究会消失,躯体终究会化为尘土。

    这一点,其实跟正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相似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有一个观点,没有什么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再年轻,也会老去。随着这一代人逐渐凋零,我们的孩子和后人,就来接替我们的位置了,江山代有才人出。

    对于我们所拥有的这副皮囊,没必要太过于执着。长生不老是不存在的,千秋万代也是虚假的,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实的。

    正如曾国藩所言,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三、人过六十,要懂得“悟空”了。

    在《西游记》当中,为什么孙猴子要叫“悟空”?因为人觉悟到最后,所感觉到的,就是“空”。

    到底什么是“空”呢?宋末元初的丘处机说过:“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面谋。”

    人呐,只需要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我们不过是天地当中的一粒微尘而已。奢求再多,也不见得能带走。拥有再多,也不见得永远属于你。

    石崇,乃是晋朝的首富,富可敌国,不也没有千秋万代吗,子孙不也逐渐落寞吗?韩信,乃是青史留名的兵仙,不也被刘邦所杀,算计到最后一场空吗?

    空的本质,就是“勘破万物”。正如一代大师李叔同所言,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人生的旅程,就像是太阳逐渐日落西山。富贵名利,也终究像草上的冰霜一样,融化了,就蒸发了,消失不见了。

    四、人过六十,该回归到“平凡”当中了。

    《增广贤文》有言:“闹市赚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年轻的时候,我们在喧闹的市集中赚钱。上了年纪,就该回归到安静的天地当中,安享天伦之乐。来时,就像是风雨一般迅速。去时,就像是微尘一般平淡。

    这就是金庸先生谈到的,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大闹一场,就是说要在年少之时,为了梦想追求而打拼。悄然离去,就是说要平平静静地离开。

    前者,属于人生的加法,偏向于复杂。后者,属于人生的减法,偏向于简单。人,终究会经历“简单——复杂——简单”这三个过程。

    老子认为,返璞归真。无论人们的城府有多深,心计有多少,都会在年老之后,愈发活得简单平淡,不执着,不极端,悠然自得。

    烟花再绚烂,也终归平凡。枝叶再茂盛,也终归凋零。月亮再盈满,也终究会亏损。一切事,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普通人,60岁左右有这几个“觉悟”,才算功德圆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l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