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乡记忆(七)

家乡记忆(七)

作者: 西岭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15:25 被阅读0次

老家的东沟地,地处东岸和西岭的中间,紧临西岭,紧贴池岸,是一个十亩地左右的开阔地带,也是我们瞧戏看戏的地方。

戏台原先在西岭的正下方,地处开阔地东北角,因窄小狭长,难以承担文化大用。最终选择把舞台建在东边,左临池岸,右靠七队厂房,原先建成的是一个秃秃的土台子,只等戏班子一到,里外前后全都用幕布武装起来,才能具有非凡的气势。

后来,大队部举全村之力,集资建成了高六米有余,宽约二十米,里进二十米的大舞台。舞台顶部采用钢体人字驾结构,红砖红瓦,前书“大舞台”,龙飞凤舞,气势不凡。后部建成了二层结构,和整个舞台分离开来,成为独立的空间。一层为路,左右畅达;二层和大队部连接起来,免除了村领导的来回奔波之苦。构思巧妙,设计精巧,牢固实用,美观大方。

舞台的左面右面和后面,皆有和舞台门楣之高的檐面,便于搭建戏部幕布,而在她左右两边的白墙上,书写着龙飞凤舞的戏文,一撇一捺书写人生,一点一顿勾画历史,是我们村的书法圣手,我们尊敬的王老师,在舞台建成之初,巧妙设计,一挥而就。

家乡唱戏一般是在冬天,地里的农活到此而停,一年的农人到此而闲。于是,便在心里勾画着一台大戏,以慰劳一年来忙忙碌碌之情,以怡悦大众闲适单调之志。农人们在念着小九九的同时,村干部们也开始忙忙碌碌起来。

唱戏和赶会一般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家乡原来只唱大戏,却一直没有定下来集会的日子。直到新千年来临之后的二零零五年,才把每年的腊月初四定为集会之日。以此为契机,或多或少的人回家便有了不大不小的一个理由。

定下来唱戏的日子之后,就要写戏。小时候,父亲在村上当着政工支书,便承担了写戏的重任。父亲便开始整天忙于收集戏团的信息,在那信息沟通不畅的年代,有时还要坐上车亲临剧团,了解情况。由此,我知道唱戏的消息更早一些。

小孩子好事,便拿着鸡毛当令箭,不遗余力的在学校传播开来,骄傲神气的姿态,俾睨众生的表情,宛如称王称霸了一般,骄傲不可方物。一帮小伙计们,上学放学的时候,便跟在我的身后,打听一些关于唱戏的消息。

戏有时马上会来,有时要耽搁上好几天。可是不管戏来了没有,我们每天都要去戏台前面跑上几圈。如果空洞如野,不免唉声叹气;远远看去,如有一班人,已在忙忙碌碌,便知胜利在望,甚而欢呼雀跃了。

心上有想法,心中有盼头。做任何事情便也格外的带劲儿,聚精会神地听课,认认真真地完作业,连走路都是一蹦一跳的。

少年的心事,如此简单,一个信息,一个愿望,一个期盼,就撬动了他们童年的欢乐。

相关文章

  • 家乡记忆(七)

    老家的东沟地,地处东岸和西岭的中间,紧临西岭,紧贴池岸,是一个十亩地左右的开阔地带,也是我们瞧戏看戏的地方。 戏台...

  • 家乡记忆

    趁着节假日回了趟家乡,地里的麦子正茁壮成长,绿油油的一片,一眼望去有种身在大草原的感觉。一直想将家乡那种清新...

  • 家乡记忆

    家乡情景记深深, 肩挑两桶水清清, 街坊民俗意诚诚, 五十过去梦真真。

  • 家乡记忆

    离开家乡外出生活有二十几年了,家乡的印象在记忆里变得渐行渐远起来,虽然轮廓还是大致如原先一般模样,景物依旧,人事却...

  • 家乡、记忆

    我的家乡在胶东小城莱阳,以盛产茌梨而名扬天下,据百度百科:莱阳梨(Laiyang Pirum)亦称茌梨,因产于莱阳...

  • 记忆家乡

    在黄河南岸 有一个村庄 那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还记得 那段青砖路上 奔跑时欢快的时光 那棵槐树下 捉迷藏时心里的惊...

  • 家乡记忆

    我的家乡,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今天我就用我稚嫩的笔触书写我对它的记忆。 美食篇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总要把美食放...

  • 家乡记忆

    睡不着,就写点东西[流泪] 乱岁断续,家庙毁绝,拾遗老牙惠,兼四十载所忆而作此文。 渤海之滨,雄鸡衔珠,领...

  • 记忆家乡

    常年在外地读书,每逢过年长假才能回到老家,老家每次回来都大变化,前几天村子里也传出明年拆迁的消息,写一下文章,记录...

  • 家乡记忆

    我的老家在四川一个小村里,这里有山有水,十分宁静怡人。小的时候,我喜欢和弟弟一起在土里玩泥巴、捉蝴蝶、采野花,有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乡记忆(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lu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