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上面图片中的文字了吧?一个北大学生声泪俱下地讲“一个中等生的失败”,声泪俱下,感动了不少网友。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耶鲁大学校长和北大校长做客对话节目的情景。主持人让他俩从鱼缸里各自取出一只塑料的小海豚,然后把自己学校最关注的培养点写在上面。
是不是让你想起来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在手心写谋略的情景?
答案出来了,北大校长写的是“能力”;而耶鲁校长写的是“好奇心”;
差别在哪?我们前面谈失败的中等生给出了答案:“不是我们真的爱学习,而是我们一停下来,就会被淘汰…只有优等生和差生,根本没有中等生,你没进前20%,你就不配拥有好的资源…”

迷失、焦虑、对前途彻底失望,要知道他们是人们心中的“佼佼者”、“精英”…,但他们却不是真的爱学习,那么你也许猜到了他们到底爱什么?为什么而焦虑。这么稀缺的教育资源给了他们,塑造的却是“失败者”。

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那些科学家里也不乏成绩方面的“中等生”,而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饥渴(好奇心)方面,正如耶鲁校长的教育焦点,敏锐、执着、不屈不挠。
我弟弟在谷歌研究院,他说他们并不是非常青睐那些能够快速搞定问题的能人,而是在寻找,所有人都不得不放弃,而他还能推进哪怕一点点,是,这就是素养。

成功有不同的标准,当今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这位论“失败”的中等生说,如果你不是焦虑得有些神经质,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清华北大的。而这种焦虑却与对知识的饥渴和对真理的追求无关。
直白一点,就是对钱,对挣钱的能力而焦虑。但看看那些真正的成功者,就说他举例的马云吧,没有梦想,没有对“明天的日出充满信心”,他能跨过那么多坎坷吗?
我们要赢得世人的真正尊重,就需要耶鲁校长的眼界,和真正热爱科学的青年一代。乐观向上,相信明天有明天的太阳。

请点击下列链接,它们通往不同的文化虫洞,请带上你的“洛阳铲”(就是脑洞,洛阳铲一旦钻到古墓,便可穿越时空),绝对不虚此行:
以上是空明岛公众号分类入口,也可访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