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唱》是继《追风筝的人》之后,卡勒德胡塞尼撰写的第三部小说。浩大的格局,汇合着阿富汗人角角落落不同时间段的人生碎片,而主线,是一对兄妹生离,失散,在人生的尽头再又重聚的故事。
一个喜欢在树下说着童话的男孩,一对截然不同的双胞胎姐妹,祈祷着大树飘下十片树叶,正好落入手掌。那个充满幻想的男孩终是亲手砍下他童年时代憧憬的大树,而双胞胎的姐姐在大漠里独自走向毁灭。
那个脑部受了伤的临危女孩,将男人的承诺当做珍宝,铭记于心。而怠惰让男人早已有意地忘却,在人生的中途,是女孩的微笑和签书会上的原谅,成为男人一生无法忘却的遗憾和伤痛。
只是一个司机,却迷上了女主人的一颦一笑。而美丽的外表下,女主人的悲伤在于无法生育。当大战燃起,男主人卧病在床,女主人带着买来的孩子去远方寻找生的希望,司机和男主人成了最后相守的知己。
一个餐馆小店的店长,喜欢把手放在女儿额头上,将她的噩梦从脑海中驱除,最喜欢和女儿提起的,是深深烙印在他记忆中的妹妹。
那个曾说着童话的男孩是萨布尔,女主人是萨拉有意识起就一直信任的母亲,餐馆的店长是迷茫中暂时安定的阿卜杜拉,如蛛网般交错的线索,丝丝入扣地联结,让故事成了有待发掘的意外惊喜。
那是阿富汗一个贫穷的小镇。为了生存,萨布尔将三岁的女儿,也是阿卜杜拉视若珍宝的妹妹卖给了富贵人家。十岁的阿卜杜拉已经拥有了记事的能力,不能忍受分离的他毅然离开家乡,带着妹妹最喜爱的一盒羽毛,去往地平线之外的远方。渴望着未来,相遇的缘分。他无法放下,因这铭刻心底的伤痛,让他在地球的另一半,执念了一生,痛苦了一生,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和妹妹的重合。
而妹妹帕丽,却已忘记自己最依赖的哥哥。她人生的前半段,心头有母亲,爱人,孩子,唯独没有童年时代那最大的缺失和遗憾。
故事的结局,是帕丽在暮年被人寻得,并猛现了回忆,而见阿卜杜拉时,老人已忘记了那铭记一生的痛。只有那一张纸条提起,“他们说我终将走入水中,可是,妹妹,我想让你知道,在我沉没之前,我能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那一盒羽毛静静地躺落近一个世纪,在帕丽眼前重被打开,而妹妹终究忘了羽毛的含义,只是泪水肆意,无可抑制。
生命如此,遗忘如斯。
萨布尔曾对阿卜杜拉说过一个凄美的童话。魔王抓走了贫穷农夫的孩子,让他享有优质的生活和上等教育。历尽艰辛寻得儿子的农夫见此却忍痛割爱,为了孩子享有更好的生活而转头离去。魔王给了他奖赏,那是一瓶遗忘的药水。从此忘却儿子的存在,只在生命尽头还时不时听到儿子身上挂着的铃铛作响的声音。
合上这本书,眼中已充溢泪水,心中波澜不平,思绪飘摇不定,却知道了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巧合和意外,又是多少必然的际遇铸就的。
时刻,心存善良,看流云遮住太阳,微风拂过波粼。生命的意续,任其随风而去。
群山回唱––他们告诉我,我必然要走入水中,很快就将沉没。出发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给你。我恳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会知道,在我沉入水中时,心中想着什么。
––这是施舍,他理当如释重负。可它伤了他。他感到了它的重击,如一把斧子劈头而落。
––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
待在纸树影子下
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
晚风把她吹走了
––终其一生,我们只为寻找最初失去的那个人
––我现在懂了,有些人感到不幸福,是因为别人爱的方式:秘密地,热烈的,无助的去爱。
梦中一树花开,满枝吐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