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潘叔嗣集合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事奉令公(王逵)已经仁至义尽了,如今他却听信谗言,对我猜疑愤怒,大军班师时,必定来攻击我。我不能坐而待死,你们能与我一起西上吗?”众人愤怒,请行,潘叔嗣于是率领他们西上袭击朗州。王逵听闻,还军追击,在武陵城外追上,与潘叔嗣交战,王逵战败阵亡,有人劝潘叔嗣乘势占据朗州,潘叔嗣说:“我不过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而已,岂敢自尊自大?应该把督府还给潭州太尉(周行逢),他怎么会不把武安(潭州)安排给我呢!”于是回到岳州,派团练判官李简率朗州将吏迎接武安节度使周行逢。众人对周行逢说:“必须把潭州交给潘叔嗣。”周行逢说:“潘叔嗣贼杀主帅,罪当灭族。唯一可以宽恕的,是他夺得武陵而不占为己有,反而交给我。如果我即刻任用他为节度使,天下人都会以为是我与他同谋,我何以自明!应该暂且任命他为行军司马,等过了一年,再授以节度使节钺。”于是任命衡州刺史莫弘万为权知潭州,率众进入朗州,自称武平、武安留后,告于朝廷,任命潘叔嗣为行军司马。潘叔嗣怒,称病不来。周行逢曰:“行军司马,我也曾经做过,权力与节度使相当,潘叔嗣还不满意,是要图谋我吗!”有人对周行逢说:“授给潘叔嗣武安节度使节钺以引诱他,让他到都府接受任命,那就是砧板上的肉而已!”潘行逢听从。潘叔嗣将行,亲信阻止他,潘叔嗣自恃一向以兄长之礼事奉周行逢,互相亲善,于是一点也没有起疑。周行逢不断派出使者迎候,一个接一个,抵达之后,亲自出城到郊外迎接,相见甚欢。潘叔嗣正式入府谒见,还没到听事厅,派人将他逮捕,站在庭下,斥责他说:“你身为小校,并无大功,王逵用你为团练使,一朝之间,反杀主帅。我因为过去的恩情,不忍心斩你,任命你为行军司马,你竟敢违拒我的任命而不接受吗!”潘叔嗣知道不免,请求周行逢照顾自己的宗族。于是斩首。
华杉曰:
史书上这些祸福之事,或者说祸福之道,就是现在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契约”问题,来来回回的高频词,就是“猜疑”、“不自安”,然后就要先下手为强。潘叔嗣的案例,更加典型。他先是跟王逵相互猜疑,然后先下手为强,杀了王逵。然后呢,他说自己不是夺权,只是要保命,把权力让给周行逢。但是,此刻他在自己心里已经和周行逢“立约”,认为周行逢“应该”把潭州给他。但是,周行逢有周行逢的心理,周行逢对潘叔嗣的“心理契约”,是明年再给你。一份合同,两个版本,两人的条款不一样,这就又走到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了。
中国历史,并非没有契约精神,只是契约前面还有两个字,是心理契约,这是一个心理契约社会,中国历史讲的“大智慧”,就是默默把握和判断和心理契约的智慧;而“大德”,就是遵守心理契约的德。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三
后周纪四
公元956年3月——957年
共1年10个月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
1、
三月一日,皇上巡视水寨,到了淝桥,亲自取了一块石头,在马上抱着到水寨,以供应石炮使用,从官过桥者每人带了一块石头。
赵匡胤乘皮船进入寿春护城河中,城上发连弩射击,弩箭跟屋椽一样大。牙将、馆陶人张琼于是用自己身体遮蔽保护赵匡胤,弩箭射中张琼大腿,昏死之后又苏醒过来。箭镞射进腿骨里面,取不出来,张琼饮酒一大杯,令人破骨取出。流血数升,神色自若。
2、
唐主李璟再次任命右仆射孙晟为司空,派他与礼部尚书王崇质一起带着奏表入京晋见皇帝,称:“自从天祐年以来,海内分崩离析,有的割据一方,有的已经改朝换代,臣继承祖先基业,拥有江南,只因归鸦盘旋,还没找到落脚之处;一心攀龙附凤,却不知道龙凤为谁!如今天命有归,声教远播,我愿与两浙、湖南一样,仰奉正朔,谨守土疆,乞请陛下收回讨伐的军威,赦免我最后才臣服的罪过,准许下国做陛下的外臣,则陛下怀柔远方之德,谁还不服!”又献金一千两,银十万两,绸缎二千匹。
孙晟对冯延己说:“此次出行,应该是你去的,我如果推辞,则辜负先帝。”既行,知道难逃一死,半夜,叹息对王崇质说:“你家有一百口人,应该为自己打算。我考虑成熟了,终究不会辜负永陵一培土(唐主徐知诰墓),其他事我就不知道了。”
3、
南汉甘泉宫使林延遇,阴险多诡计,南汉主刘弘熙倚靠信任他;诛灭诸弟,都是林延遇之谋。三月二日,林延遇去世,国人相贺。林延遇病重时,举荐内给事龚澄枢替代自己,南汉主即日擢升龚澄枢为知承宣院及内侍省。龚澄枢,是番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