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读《生命的所有可能》

听读《生命的所有可能》

作者: 明玉微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4-02 20:59 被阅读0次

    在3月份我跟读了《生命的所有可能》这本书。

    因为是克里希那穆提先生的演讲稿被整理成的书,每一章的内容有些绕,逻辑性不是很强,但把作者强调的每一个点专门拎出来再整合起来后看,这本书教导我们如何摆脱各种经验/知识/想法/观念/思想的限制,而走向生命的自由。

    自由绽放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会怎样,我不知。但是不知为什么,我愿意听或读这样的书,如同逼迫自己读论语一样,虽然晦涩难懂,但在读的过程中,会有感动,由内而外的自发的温暖和感动。这样一种感受吸引着我。

    樊登老师和高老师都说,至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能让我们心灵宁静的却仍是2000多年前的这些书。难道科技让我们迷失了什么吗?

    《生命的所有可能》第一章,释放大脑,让大脑回到自由态。

    大脑被知识/记忆/想法/思想装满,身心被知识/记忆/想法/思想等指挥,大脑和身心被知识/记忆/想法/思想控制,而失去了天赋自由。

    大脑是可以开放自由的,因为生命本身自有智慧。

    对于内在而言,知识/记忆/想法/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当这些知识/记忆/想法/思想装在大脑里时,它们制造了冲突和对立面。

    比如,暴力本是客观存在。可是思想却提出非暴力的概念,非暴力是对正视暴力存在和拥抱的一种逃避。这样就存在了冲突。(非暴力本身就是暴力的一部分。)

    怎样解决这种冲突呢?!

    实实在在地看着它,珍视它,不要用愿望、好恶、观念去评论它,只是带着关注去看着它、感受它,然后,它就消失了。

    这种看和感受,是当下的感知,是直觉,是真实的自我,更是一种完整、整体的状态。此时,身心脑拥有了自由。

    自由在语源上意味着爱。哪里有自由,哪里会有广袤无边深度的爱(慈悲心)。所以,扔掉评判!

    所以,不要对亲人、孩子抱有期待,扔掉期待,让大脑安静地看着、感受,不要急于作出反应,关系不再是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开启对自我生命的认知,父母观察陪伴。然而,拥有知识/思想的父母很容易用自己的想法认知去左右孩子的行为,从而破坏他们自发的感知。

    养育孩子,道阻且长啊!

    《生命的所有可能》第二章,真正的倾听

    真正的耳朵听和眼睛看,是一样自由的,不带评判不带限制,像小孩子十足开放的好奇心那样。

    不安全感,是因为内心深处有预盼,有期待,有一个事实存在。安全和不安全在我们的世界中形成了二元冲突,被分离破碎化。如果能超越二元冲突,到达整体状态,就不存在安全不安全之说了。不要为不安全的期盼而寻求安全。

    我们平时讲的时间概念,是外在知识。对于内在而言,不需要时间,时间就是当下。当下,也理解为无时间。当下是过去和未来的折射点。所有的时间都是当下,感受当下的体感。

    体感是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中学生的抑郁症较多,大抵因为中学生们大脑接收知识思考太多,而忽略了或忘却了去感受,忘记了去闻闻花香听听鸟鸣看看白云飞。

    如何结束萦绕于盘桓于大脑中的各种想法/记忆/思想?冥想是答案!

    所以,去倾听那个人,倾听他/她的恐惧、他的饥饿、他的贫穷。去倾听,在倾听的那一刻,没有时间,没有问题,没有混乱。

    PS. 有些人,习惯了时时刻刻攻击除他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包括孩子,只能无视漠视或远离,我实在没有能力去倾听,否则,就是被攻击。

    《生命的所有可能》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本章讲了人的痛苦来源和解除痛苦的办法。

    人类是一个整体,有共性,有共同的本质,有共同的意识。而人类同时有另一个共性,即个体人很容易把自己和他人割裂开,只看到或重点关注自己这一个个体。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个体需求,个体和个体间的冲突就存在了。

    因为人类有共性,当我有痛苦时,另一个个体也有痛苦,他/她可能因为他/她的痛苦而给我带来痛苦。所以说,当我被别的个体带来痛苦时,可能他/她更痛苦。认识到这一点,会减轻我的痛苦。

    关于欲望的一些想法念头,是因为小我个体的自我局限性。有欲望的想法念头出现时,去反观欲望,观察欲望的背后-我想要什么?区别开‘感受’和‘想要’,想要可能是为了满足一份感受。拨开迷雾找感受。感受是生命自带的能力,会被念头想法遮蔽。找到这份感受后,生命自有自律。

    悲伤是因为失去所爱。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所拥有的爱的人爱的物都是生命的恩赐。既然是恩赐,爱的人和物离开或消失,属于正常。如此,悲伤感会减弱。需知,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陪伴我们的是生命的独立意识。生命的独立意识是永恒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个体会更自由,而不受到个体小我欲望的束缚。

    《生命的所有可能》第四章【至福就在身边】

    逃避悲伤是一种能量的浪费。如果能够拥抱悲伤,我们就可以摆脱痛苦。

    美是什么?美不仅是外形带来的愉悦。沉浸于一个新玩具或者自然风景中的这个行为表现是一种美,是一种爱。

    忘记时间,忘记自我,融于当下,即是冥想。

    生活是什么?是由经验、记忆、知识、思想等自我构成的吗?或许自我会虚构出神圣的东西。这些始终有局限性。

    我们把生活依附于这些经验记忆知识思想等。而死亡意味着我们与这一切的终结,生与死分裂开来。所以,我们害怕死亡。

    所以,我们能否摆脱依附、每天接受死亡的终结?能否做到时刻清空大脑(冥想)?生与死是一直在同时发生的。

    爱,不是感官享受,不是记忆的产物。这些都是有条件的。慈悲的爱是不依附,悲伤的终结是爱。这种爱超越时空,无条件。

    练习冥想是为了获得一颗清净的心、获得头脑的宁静感。冥想是天人合一的一种状态。

    写在最后:以后机缘来时,再读此书,我仍有很多困惑。比如面对时刻攻击他人的人,如何对待。先继续练习冥想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读《生命的所有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qq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