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读书才是你的出路!”
“考个好大学才是你的出路!”
这是爸妈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唠叨。
高考,像一道选择题,有人连卷子的密封袋都摸不到,有人发誓要在ABCD里挑出正确的那个答案,而有人觉得,它为什么不能成为一道多选题?高考,真的是一个孩子这辈子唯一的“出路”吗?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为《出·路》的纪录片,导演郑琼用6年时间跟拍了3个孩子,把这天南地北的三个地方串连在一起。让你看到三个阶层,面对“读书”这件事,是怎么辗转了自己的命运。
(从左到右)袁晗寒、徐佳、马百娟
1
2009年,北京南锣鼓巷的小酒吧开张,央美附中的辍学生袁晗寒忙前忙后地张罗,她主动放弃了高考,打理她自己的小店,铺面2万元一年。
湖北咸宁的复读生徐佳,在头顶的风扇和雪山般堆叠的参考资料里,开始自己的第三次高三生涯;他决定走高考这条路,一走就是三年。
2009年,甘肃白银市会宁县,马百娟12岁,是野鹊沟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人生中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通过读大学,用知识来帮助家里,改善家里的条件,从山区走出来。
2
镜头一晃到了6年之后。
曾经梦想到北京上大学的山区女孩马百娟,却连小学也没能念完。
16岁,她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马百娟的人生似乎注定不会有别的出路,她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曾经对于大学的向往,如今更像是儿时不谙世事的呓语,从来不曾真实过。
曾经退学开酒吧的北京女孩袁晗寒,后来远赴德国继续学习艺术。
德国的学习生活,依旧让袁晗寒感到百无聊赖,她开始借着烟草排解自己的郁闷。
最终,袁晗寒拿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艺术硕士学位。
回国后她先是去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同年,在北京注册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
对于袁晗寒来说,高考从来就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她可以选择学业,也选择职业。她眼前的出路有很多条,而爸妈给她留的退路也足够多。
历经3次复读的徐佳,终于考入湖北工业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海投了多次求职简历,得到的回应却寥寥无几。
几经周折,徐佳进入一家电力公司工作,用他的话说,这更像是把自己“卖”给了公司。
如今,徐佳还在电力公司上班,他买了车、买了房,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
对于徐佳来说,高考确实改变了他的命运。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成家立业,安稳度日……就是像他这样的县城孩子,一辈子最好的标准化出路,他只能选择“出发”或者“弃权”。
当他一旦决定踏上这条既定的人生道路,便只能拼尽全力奔跑,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3
记得郭德纲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在影片中,马百娟,徐佳,袁晗寒,像是三个阶层的缩影。
徐佳曾在朋友圈上说,“生活没有眼前的苟且,也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学毕业前,他想进行一次西藏骑行,但拿不出往返4000多元的路费,到现在也没走成。
而袁晗寒无法理解徐佳为什么一直无法成行,“他可以先工作,再旅行,然后边旅行边工作。”
阶层,就这样被清晰地区分了出来,它无关4000元路费,甚至也跟高考没有必然的牵连,它远在高考之前,就可能影响了人生的出路。
《出·路》的郑琼则认为,在一个只论输赢的社会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虽然,选择这个词对于有些人来说,显得过分轻而易举;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机会。
4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社会阶层板结了,而高考恰是结束这种板结的真正途径。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这句最早出现在浙江永康二中的标语,问出了许多人的无奈,也道出了社会的现实。
虽然高考的确存在种种弊端,但毫不夸张地说,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如今依然是“没有伞的孩子”实现阶层逆袭的最好捷径。
无论你出身如何,相貌怎样,只要你成绩足够优秀,就有上大学的机会。而在大学里,你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是凭着高考状元身份,才从小乡村走出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所以,如果你也是那个“没有伞的孩子”,就必须学会努力奔跑。请记住,只有当你跑得更快更远,才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庇护伞,才能看到雨过天晴的灿烂。
如果你是那个“有伞的孩子”,请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心存感激,继续前行,不要辜负父母为你撑起的大伞。
越努力越幸运,若是起跑落后,那就用汗水换来更好的明天!
编辑:高冠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