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生活各方面的礼仪,甚至判断一个人的为人,也会加多一项标准:这个人有没有礼数。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礼数,从最初的一句“叔叔好”、“阿姨好”开始,再到入学时一句“老师好”,然后是社会上一句“您好”。
礼数贯穿了我们一生,如网一般笼罩在我们的一切社交中。一个懂礼数的人,无论是请人帮助、与人打招呼或者是其他的人际交往,都要显得容易许多,也更融洽许多。
懂礼数的人,往往人缘更好,更受人待见,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礼数不是做给自己看,而是把自己的感激表达出来,让帮助自己的家人、朋友,感觉到自己的帮助有价值。
关系再好,也要注意礼数。我们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对外人宽容,却对自己人严苛;对外人有礼数,对朋友的帮助却习以为常。
许多人在面对外人时,很礼貌,很客气,对方帮一点忙,赶紧回一句“谢谢”,对方要走,赶紧说一声“路上小心”。
而面对自己人,不管是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父母,辛苦做饭的妻子,还是远道而来帮忙的朋友,都鲜少说一句“谢谢”。
不管过去的我们怎么样、身边的人怎么样,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都要更注重礼数,不要因为细小的疏忽,而伤害到帮助自己的人。
一要懂分寸。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不让朋友或家人感到难堪,不让他们在语言上为难,更不会让他们在与自己聊天时警惕着。
二要不跨越身份。清楚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不会超越关系去插手其他事情。例如你与对方只是朋友,却总插手他家里、事业上的事情,反而让他有些难堪。
三要礼尚往来。毕竟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冷漠与时间的冲刷,时常往来,才能保持关系的新鲜度。
逢年过节主动与亲朋好友联系,联络感情,有时间的话还会去串门、坐客。
四要善于表达感谢。在别人帮助自己时,无论是身边的自己人还是陌生人,都表达感激之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帮助有价值,从而更愿意帮助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