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父亲的人生感悟

父亲的人生感悟

作者: 天涯芳草_338a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14:21 被阅读1次

          父亲出生于解放前,幼年丧父,经过战乱,逃过难,要过饭;当过农民、铁路工人,退休前是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人。父亲不会讲高深的道理,却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他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一

            父亲9岁入学,在离家3里路的水沟王上小学,一天来回4趟12里,整整三年,父亲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行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父亲至今记得他的小学老师姓名及形貌。三年级毕业,父亲要上高小,他先到红花集学校考试,没出录取名单,父亲担心落榜,又赶到练寺学校考,结果两所学校都录取了。考虑到红花的学校离家近,父亲最后读了红花集高小。

            高小毕业,父亲想考初中。到县城考试没有结果,加之自家成份不好,父亲打算参加劳动,帮助我奶奶养家糊口,供妹妹读书。当时我奶奶已到黄泛区农场,父亲到农场后听说郑州学校在招生,与另外两人结伴,前往郑州。为了节省本来就不多的路费,他们冒雨出发,步行前往漯河,当时的土路坑洼不平,泥泞难行,低洼处水深几达胸部,他们只好脱掉鞋子,把包裹和书包顶在头上涉水,父亲不会游泳,一手扶住头上的包袱,一手拉着同伴衣服,趟过水洼,衣服尽湿。一百里路程走了一天,天黑时分才到达漯河,又乘火车赶往郑州,可郑州不招外地户口的人,父亲考初中又一次无果而返。父亲提起当年的“赶考”说:有点害怕,但不后悔。

            1955年,15岁的父亲开始参加劳动,16岁正式成为农场职工。当时,农场工会为了提高工人文化素质,开办了职工业余学习班,每天上班前两个小时的文化学习,初中课程,数学文学化学地理历史等,作家白威在农场体验生活,受聘于业余学习班讲文学课。工会鼓励青年工人参加学习,不需任何费用,刚开始青年工人积极性高涨,上课的人很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退出了。可父亲却以为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正好弥补没上初中的遗憾。父亲说他每天早早到教室,冬风夏雨从不缺课,做记录,写作业,认认真真,就像在学校一样。父亲说,学习班圆了他上初中的梦,他很珍惜,每天天不亮起床去上课,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业,一点儿不觉得累。那是父亲节奏紧张的一段生活,也是他愉快的时光。业余学习班的学习一直持续到58年10月父亲离开农场。

          农场开办农校,父亲曾动过上学的念头,但想到家里的生活负担,想到作为大哥的责任,打消了再次上学的想法,

          但父亲的学习并没有停止。三十到四十多岁,他多次参加农场的会计培训班班、水利培训班。参加水利局培训班时父亲已经40了,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他和那些年轻的同学参与农场测绘地图,时间长达三个多月,埋桩测量超平制图描图,样样活都干过,所以父亲对农场场部附近几个单位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父亲的好学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肯定,几次被借调场财务科水利科干活。

            父亲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就喜欢听新闻看报纸。从前是通过收音机听,现在是看电视新闻,用上智能手机后是上网看。我儿子曾经拍下两张照片:一张父亲趴在床上心无旁骛扣手机,另一张在注射室里,父亲一只手扎着点滴,一只手看着手机。父亲喜欢看报纸,我小时候家里最多的是河南科技报,父亲最关心的是报纸上的农业科学新技术、生活中的新方法,看过的报纸被父亲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存放了好多年。父亲的爱好也让我们这个工人家庭有了文化的气息。

            年近八十的父亲感慨的说:学习的感觉很好,啥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知识一辈子学不完。

                        二

            1958年下半年,得知铁路进新疆的消息,18岁的父亲决定进疆。他夜晚步行30里路到练寺,乘车到郑州到兰州,几天几夜奔波后终于到达新疆乌鲁木齐,被招工到铁路局。父亲的理想是开火车,但当时铁路尚未修到乌鲁木齐,不培训火车司机。学习三个月后,父亲被分到乌鲁木齐铁路机械厂刨床车间。他的师傅人称“懒师傅”,上班一缸茶,一张凳,先给徒弟讲过技术要领、要求,而后就坐在板凳上边喝茶边看徒弟干活,徒弟不会做或做不好时喊师傅,师傅才移步到现场指导。徒弟有时操作失误折了刨刀,师傅也不发怒,反倒安慰徒弟,叮咛徒弟以后干活多操点心。在师傅指导下,父亲一个多月就可以单独操作刨床了,半年后就成了熟练工,三年后回农场时父亲已是三级刨工。有一个和父亲同时间进厂的同事,其师傅则不敢放手让徒弟干活,怕徒弟干不好,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只让徒弟做些加油保养等辅助性的活。结果,学徒三年出不了师,一提起出师的话题就难过地直落泪。父亲总结道 :懒师傅出徒快,勤快师傅慢出徒。勤快也要正反看。

                      三

            父亲64年成家,第2年他继父病重去世。十几天后我出生,此时家里8口人。只有我爸爸一人是正式工人,一个月20多块钱。奶奶和我妈妈都是临时工,每天5毛钱,父亲毅然决然地挑起来全家的生活重担。带领全家迁到一个新建的分场,在以后的几年间,三个弟弟相继出生,父亲和妈妈奶奶一起苦苦支撑一大家人的生活,供叔叔姑姑上学,省吃俭用节约每一分钱,但还是经常捉襟见肘。不得不每月欠帐,别人领到工资满面喜悦,我父亲拿到的却是还款条。我至今记得,我家的粮食本和工资本上那一串红红的数字(欠粮欠款记录)还有妈妈的叹息。欠款越来越多,累积到了千元以上。那时的一千多元钱,对父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肩上,也压到了心里。但父亲没有怨言,全力支撑,不让自己一个弟弟妹妹辍学。多年以后父亲和姑姑涨工资补了钱,才还上了那些欠款。奶奶过世30多年了,父亲和弟弟妹妹相互扶持,和睦亲爱,姑姑叔叔对我父亲母亲敬重有加。父亲也特满足,说“这辈子值了!”提起当年的事,父亲一脸平静,神情坦然:当时家里有困难,作为大哥,我不担当谁担当?一大家子人要团结在一起,就要有人付出多一点,亲人之间不能太计较,亲情要比金钱更重要。

                      四

          上世纪70年代,父亲是分场园艺队的会计,为队里销售苹果,有外贸,有内贸,又是联系销售又是记账算账,还要管果子质量,忙起来家也顾不上回。有一年父亲和司机两人拉一卡车苹果前往石门铁路局,之前,单位多次给铁路局送苹果,双方交往次数多了,相互比较信任。起先是铁路局先汇钱,分场再送苹果,那一年铁路局打电话订一万多斤苹果,不等对方的未汇款,分场就派人派车送苹果,父亲和司机车载一万多斤苹果赶往石门。不料夜经湖北村庄,车轮出了问题,车停到了路上。父亲和司机一边修车一边雇车往石门送苹果,只送去几千斤苹果,剩下的几千斤被村民一抢而光,父亲和司机尽力阻挡,也无济于事。

            到石门后司机先行返回分场汇报情况,父亲留下来收苹果款。连续几年父亲被分场委派和石门铁路局联系卖苹果,与那里的人也熟悉了。父亲和铁路局有关领导详细说明了苹果被哄抢的经过,希望铁路局能分担点损失。铁路局研究后对父亲说:“你的话我们相信,损失我们担。”同意付全款。住宿时,父亲的提包衣服又被偷走,铁路局的人给了件短袖上衣、没有拉链的旧提包、几张报纸,父亲就用这个旧提包装了一两万多元苹果款(当时的人民币最大面值10元),上了火车,一路上抱着提包离身,盹儿都不敢打,提心吊胆辗转回到分场,全部上交货款,单位领导惊叹不已。有人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说父亲心眼不活泛,苹果既已被抢,损失公家担,讨回的钱装到自己腰包里谁知道?父亲却说,钱是公家的,上交了睡觉踏实。

            做良心事,睡安稳觉,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通农业工人的处事原则,也是他的生活智慧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的人生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vs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