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幻境楹联考析

幻境楹联考析

作者: 走读生破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3-01-28 11:08 被阅读0次

    传统文化里有一种传继寓教的方式,就是联对。以汉字的字音义对偶相成,或警示或启引或妙语或趣味,是游戏还是智慧,品尝把玩,意韵无穷。对联镌刻在石坊庙堂廊柱之上,即楹联,世俗中之独有文化现象。

    但有一日,读《红楼梦》,翻看第一回,就看到一副大联,象拦路虎一样横亘在那里。细一寻思,洋洋一部《红楼梦》经典,举世闻名,研究崇拜者不绝,并驾者或许有之,但逾越者却不曾。

    不妨把这副对联敬录于下,或考或析,推导玩赏,生之趣也。

    一日甄士隐书房闲坐,至手倦拢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过一大石牌坊,上大书四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写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可见门无大小,关键之处在于门上对联。有联才能称之为门,无联好象不能称之门一般,对联作用至关重要,起码我们的文化是这样。无法推测甄君作如何想,近来一次去少林寺,一次去广胜寺,看那空旷无边的广场上,耸立着白玉雕砌的大型石牌门坊,远观感其宏阔,近察抚其凉热,仰而视之云卷云舒,俨然云天之门,俯而体之世俗方知,人间自有笑哭。而书中的“太虚幻境”,照理是天界之门了也不过如此。

    庙小佛大。若照其联意翻作白话,但却淡而无味。但还是要翻一下的:

    若假的当作真的时候,真的也成了假的;

    把无认为是有的地方,即是有还是无的。

    说明白了吗,似乎还没有。但明明白白地全说了,感觉上依然不懂。如若懂了,只能含糊明白了谜面;如若真懂,却不知谜底在哪里。当然谜语也是国学的一种,同样体现着智慧与趣味,读《红》就象是看谜面的趣,解谜底的味。作联者,不是太虚幻境的主宰者而是著作者,以其方法解其谜面最为恰当。著者交待成书之经过后曾题一绝:

    两行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首行擅自篡改两字“满纸”)

    此一绝句当然也适解于太虚幻境之联。世间有很多荒唐事,荒唐事往往使人哭笑不得,但这里却不是那种轻浮恶作剧似的荒唐事,而是实在含泪的“辛酸事”,件件历历在心。把它说成“荒唐”,是遮掩是迂回,当绝不是真“荒唐”。(在莎剧中,也有很多荒唐事,每每荒唐事却藏有大机关。如《哈姆雷特》《李耳王》。英语中叫folly,词典云;愚笨,愚蠢,放荡,傻念头,傻话,愚蠢的行、思想或做法,痴愚,耗费巨大而又无益的事,讽刺剧,轻松歌舞剧。)后两句是强调:不解作者痴,何解其中味?!

    浩渺宇宙,大千世界,人类鸿蒙以来,神灵先知到今日之芸芸众生,皆被世俗所绑架,无法逃遁,不能说不敢说,不能大说不敢大说,只能小说只敢小说,所以才在文艺形式里有了“小说”。从小处说从小事说,靠寓意引申靠读者想象去完成。

    说什么?这是一个问题!说人性——好人坏人共有的特性,时空变化共有的特性!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能感知到人类的先知声音之外,一切的可能都是猜想。先知是属于天才的,智慧的,哲学的,不受时空局限的上帝之骄子,如果留心的话可以听闻一些先知的足迹,他们在那里陈列并响应着。就《红》作者当属所具先知的品质,或为先知的深刻理解者。

    作者浓缩为此联,真是一个大抽象,比超西方逻辑与抽象力,这个是宇宙级的中国哲学和中国智慧。仅几个关键字词,就颇具恒久穿越辐射力!

    “境”:环境,一切境。太虚幻境,一个太虚幻,即广大虚空,这样一个境,我们没有见过,没有感觉过,但我们又似乎被包围,一切都在这个“太虚幻境”的布局与操控之中。

    “时”:时间,一切时。 一切此时不过彼时,一切彼时不过此时。天下谁人不在时中。

    “处”:空间,一切处。此处即彼处,彼处即此处。天下谁人不在处中。

    “境”“时”“处”的辩证互动。一切境是时空之境,一切时的延长与缩短与一切处的缩小与扩展有着莫名的对应。它可以模糊一切朝代一切人事甚至你我的个体个性或许还有性别之类及至生命类属,一切存在都在境、时、处中,这是所有意识的生物所能感知的边界特征。

    “假、真、无、有”这四个字则是对上述空间存在的抽象,这是对有意识的人所特有的再抽象。在人的意识里,对这四个字非常执着,甚至一生都在这四个字里面周旋,烦恼不休,直到最后都搞糊涂了,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含义。作者以最伟大哲学家的气概,将世间的一切人事全部虚化为一个有意识的生命体,既是一个具体的人与事,又是一个全体的人与事,他就在我们今天的身边也在明天的身边。教科书里视物质与精神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其实只是一种说法,根本问题其实也可多面观。难道不能说“假、真、无、有”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吗!因为一切都可以有“真假”,一切也可以是“有无”。哲学就是沉淀,哲学就是更高意义上的抽象,但是作者的抽象似乎还有一种具象在里面,正如马克思的“具体之具体”式的科学方法,马克思曾说,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那么,甄士隐即是人格化的共性人生,还有其它的个性人物,如此如此。一切共性都是个性的抽象,反之个性能否是一切共性的抽象呢?甚至是人性的抽象,这就是“具体之具体”的意义。要记住这一切都是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浓缩精华之哲学智慧抽象,当然这个抽象是活了起来的具体。

    读无字书,立无字碑,是明白人,是大境界,是大方法。我有时会借砚中余墨舔笔写两行小字,写在阅读的书页空白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抄太虚幻境联。或有一天写在《孙子兵法》的扉页上,以示我的心迹或阅读史。或有一天写在霍金的《时间简史》里,或有一天写在某卷历史书册里,就象一个路标一样立在书页的某处,曾来过这里影响一时的思索。

    就《红》而言,无法逃脱人的命运轨迹,大凡在人类的命运中,此联仿佛说透了所有的人事,感言颇多,谨录三语:

    其一,一个人无论你处在什么位置什么时间,都不会逃脱三种模式的思考与行为,即儒道佛。以此观之会有不同的理解,儒观以得失心敬为本,道观以平常心静为本,佛观以慈悲心净为本,得失心执着以有,平常心执着以无,慈悲心执着以空(太虚幻境),其实就是在真假有无的胶着中度过,不同年龄不同境况都不外这三种境界,三种境界对真假有无的理解不尽相同。

    其二,有一则偈曰,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重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四见山是我,见水还是我,我即山山即我。若比人生,第一层预示涉世未深,天真浪漫;第二层预示有了一定阅历,曾经沧海难为水;第三层预示历尽千帆,回到原点,回归平淡;第四层预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找到自己的定位。再说那副联对,反复不也是在说真假无有吗,互相辨别中确立何为真何为假何为无何为有,或许这真假无有本来就不曾存在,幻化为空。

    其三,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的是一空字。《红》第一回中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说的是一情字。以上一空一情,都是人世的大机关。对应那副联对,上联即是色不异空,下联即是空不异色,横披即是空色一体,假便是真,真便是假,无即是有,有即是无。  2023.01.2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幻境楹联考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vy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