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迎佛骨事件,唐宪宗差点处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
《旧唐书》记载到,当时唐朝首都长安附近的凤翔,有一座著名的法门寺,而寺中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藏了佛祖释迦牟尼的手指骨一节,它也被称作舍利。传说这宝物三十年开一次,以供人瞻仰、参观,它会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唐朝是一个佛教兴盛的朝代,同时唐宪宗又是一个好佛之人。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让太监杜英奇带三十名宫人去迎接佛骨入皇宫中供奉三天,然后再送到各个寺院展出。
这个倒是当时的一个大的典礼,三十年见一次的佛祖灵骨,谁见到谁发达,不发达也能保个平安。皇帝都带头了,这在全国引来了一阵声势浩大的礼佛热潮。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捐善款施舍,老百姓中就有人因大耍金钱阵而导致荒废家业破产的,甚至烧头灼膊去赶这种时髦。韩愈是一个喜儒不喜佛的人,又看到了因为迎佛骨这件事导致了社会老百姓的疯狂,于是给唐宪宗上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的谏表。
唐宪宗接到韩愈的谏表,龙颜大怒,立刻下令要处死韩愈。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唐宪宗认为韩愈这是在诅咒自己。好在当时的大臣裴度、崔群等人出来说情,认为韩愈也是心怀天下百姓,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应当有所宽恕,以示皇恩浩荡、广开言路之意。唐宪宗最终才网开一面,韩愈最终虽然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
附文:谏迎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