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外公73岁寿辰。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为外公庆祝,席间为他敬酒时我站在一旁仔细看着他,才发现外公脸上密密麻麻点上了老人斑,我应该很久没有仔细看过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花白了头发,什么时候开始戴上老花镜,是了,他是真的老了。四世同堂为他祝福的席上,他是年龄最长的,但今天他一定是最开心的。
外公退休前是交警大队的队长,记忆里他永远都有一副警察的模样。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很怕外公,怕他一直不苟言笑的表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冲我们发怒,又怕做错了事儿就会被外公训斥,所以在他面前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了错。也是我们这位严肃的老头儿,成了我们几个孩子成长中最好的老师。
外公在我心里一直都是“百科全书”一般的存在,无论文学还是地理,政治还是生物,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从他身上我真正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含义。每每同父母去看望他,他一定是在守着电视看时事新闻或者动物世界,有时听外婆抱怨说,外公总是让她看一些蛇呀、鳄鱼呀、战争呀之类的电视,明明她自己心里害怕得很,外公却看得津津有味不换台。这时候外公总会反驳道,这明明是让你长点知识,了解国家动态嘛。外公一直保持了练字看书的习惯,他的床头一定会摆有一沓报纸或几本书,书桌上也一定会有写满了毛笔字的旧纸。有时无意间问起外公一些地理的知识,他就会领我到书房,戴起他的老花镜,拿出放大镜指着地图认真讲给我听。
外公一生不忘学习,他也希望我们后辈们都能成为有文化的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会把我们聚在一起,教我们背《三字经》、《百家姓》,背我们那时还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五笔字根口诀,背旧房子客厅里挂着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字幅。等我们长大些,他又会在有兴致时同我们聊文学、聊生活。工作后外公也不忘叮嘱我要多学习,多干事。他常告诫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只有你自己学到了东西,日后才不会吃亏”。
有时候会听外婆讲外公年少时的故事。也许是因为外公在很小的年纪就步入社会,不能依赖他人的环境使得他不得不努力学会做每件事,也渐渐养成了他独立的性格,所以他对待任何事都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从小在他眼皮底下长大的我们,也自然而然养成了踏实、独立的性格,从未被过分地溺爱和娇惯。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会想着心存侥幸的躲避或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我们学到的都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
从外公成长的年代过来的人,都懂得节俭。他们说小时候受过苦,长大了才明白甜的来之不易,所以会倍加珍惜。记忆中以前小学时,每逢放暑假,外公、外婆都会带我们几个孙儿去老家原上避暑。到了收麦子的时节,大人们都在田里戴着大草帽、顶着大太阳干活,他们舍不得我们受苦,就让我们待在树荫下乘凉、玩耍。等到日落黄昏,天气渐渐凉快后,大人们又忙碌着把收割的麦子拉回家,我们那时候虽小,也懂得他们的辛苦,几个小孩儿合作着,找个架子车,推着一两捆麦子,一路边打闹边运回家。后来吃饭的时候总念叨这是我们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决不能浪费掉。时至今日,即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外公始终都还是个节俭的人。
正值古稀之年的外公,身体依然很硬朗。每天早上八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休闲广场,加入到老年人的乒乓球运动大军之中。傍晚吃过晚饭,他也会同外婆一起出去散散步、锻炼身体。我很少见外公睡过懒觉,或许是人上了年纪大都有了早期的生物钟,也或者他本就是这勤劳的性格。后来在天气不算太冷的时候,我也会同父亲每天早起外出锻炼,起得早了好像这一天的时间都拉长了,生活也似乎变得更充实了。
外公给我们留下的严肃的印象随着他年龄的增加也渐渐淡化了。我们慢慢地长大,他也不再像印象中那样让人忌惮。外出上学后,我们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再见到外公时总觉得他更是一个惦念孩子的老人。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去学校时为了赶时间总要做六点多的车出发,外公外婆总会早早来到车站送我们离开,临行时叮嘱我们出去要注意安全,在外面不要委屈了自己,到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他早些年对我们那些严厉的爱不知不觉间都化成了叮嘱和牵挂。毕业回家工作后,外公甚是开心,他总觉得孩子能在身边工作,看到我们都稳定下来他的心里才能够踏实。父母对外公外婆也是如此,现在隔几天就会带着我去外公家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家常。父亲常说,人老了就会觉得孤单,小时候他们陪我们成长,现在我们做晚辈的也应该多留些时间陪他们。
外公的人生是本厚厚的书,虽没有深涩的文字,却处处让人深思。庆幸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外公的影响,让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他的教导将伴随我的成长,他的身体力行也濡染着我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