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原《四川散文》杂志总编辑、军旅作家杨泽明先生于2021年9月25日早上5点因病去世。惊闻噩耗,令人十分悲痛。受远在外地的四川省散文学会代理会长郭光泉的委托,当日晚8时许,郎德辉副会长、马玉荣副会长与学会的副秘书长向运江、《四川散文》杂志副总编辑、创研部部长王大可、办公室副主任卢海阳、文友部部长邓秀琼等各部门负责人一同前往杨泽明老师生前的住所解甲园吊唁,并看望家属。
郎德辉副会长代表郭会长和学会领导班子,对杨泽明老师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慰问了杨泽明老师的夫人和子女。对杨泽明老师近30年来,对《四川散文》杂志和学会工作所作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其夫人陆老师代表亲属,对学会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她深情讲述了杨泽明老师在弥留之际还在不停地念叨散文学会的感人情景,并说杨老师为自己来不及给文友赠送他的新书《走过的路》并签名而感到遗憾。
杨泽明老师,一路走好!
杨泽明,原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四川散文》杂志总编,军旅作家。1940年春,生于重庆市大竹县龙岗镇。著有诗集《雪域,那闪光的星座》《杨泽明世纪诗选》《遥远的格桑花》,散文集《画的长廊》《幽草集》,报告文学集《壮士横戈》等。
用心中的阳光点亮生活
——序《至华诗集——仰望星空》
文|杨泽明
真正的诗人,应当真诚地拥抱现实、直面人生,歌唱着崇高的信念,用心中的阳光点亮生活,引导人们走出泥沼,踏碎荆棘,突出重围,坚定不移地向着光明与希望,走向历史的制高点,抵达辉煌的彼岸。读着《至华诗集----仰望星空》,欣喜,激动,振奋之余,我在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矿藏中采集能量,用心中的阳光点亮生活……无论在求学路上生活怎样的清贫,无论在打工日子里何等难熬的艰辛,无论是酷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隆冬,他始终与缪斯结伴前行,他所创作的数百首诗歌别具神韵.因此,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至华青春的诗行是汗水、血水与泪水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引人入胜,令人心弦共鸣共振,格外珍视。这些诗,可说是他人生的副本。
的确,至华诗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步入诗坛,转眼已三十个年头。现在,他从所创作的大量诗歌中遴选出长长短短的新诗230首、古体诗词309首和诗论25篇,编为“感事抒怀”、“凭吊缅怀”、“行走的影子”、“诗词逸兴”和“诗美探索”结集成《至华诗集----仰望星空》出版发行。可喜可贺,在此我向诗人至华表示真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感谢他用心中的阳光点亮生活,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憧憬。
当然,诗人心中的阳光不是别的,它正是如同日月经天的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光辉。迷茫时,它教人洞穿雾霾,绝地奋起拚搏;逆境中,它教人振作精神,挺胸排除艰难险阻;胜利时,它教人头脑清醒,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至华的不少诗章都源于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矿藏给予他丰厚的馈赠,他的诗饱含激情,音韵铿锵,有血、有钙、有灵魂,蕴涵着引人向上与催人奋进的光和热。
是的,早在上世纪末,我就拜读了吴至华的一首题为《旅思》的诗。因为,他的这首诗和我的《唐柳》,都一同被选入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人自选代表作》。《旅思》这首诗虽不甚凝重,但格调清新隽永,意境开阔,将诗人底心美好的渴望化成光彩夺目的闪光诗行,让人耳目一新,眼睛为之一亮。曾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此后,在散文学会文友部的一次活动中,我结识了这位难得的诗友----他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执过教鞭,还打过工,待人热忱宽厚,平时沉默寡言,创作上却非常勤奋、刻苦,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有300余万字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作品酬世,令人肃然起敬。《旅思》这首诗并不长,这里让我们一道品赏:
你的目光很远,远在天边/能否赠我一枝蔚蓝/让我那片飘忽不定的白云/有一个歇翅的地点//你的心胸很宽,宽似大海/能否赠我海岸一线/让我四方飘泊的风帆/有一个避风的港湾//你的情意很深,深似一眼甘泉/能否赠我清水一杯/让我那流浪在沙原的心/尝到一丝丝水的甘甜……
显然,诗人巧妙地将蜿蜒曲折、坎坷漫长的人生旅途的种种劳累和风雨兼程不停的奔波、艰辛、饥渴,全都隐入了诗的B面,借“一枝蔚蓝”、“海岸一线”和“清水一杯”,得以小憩和喘息。生动形象地抒发出诗人疲惫心灵的期待、渴望与追求。这样的诗既有体温又有灵魂,令人动容。后来,他的许多诗篇都远胜于这首“代表作”,如《落空》、《仰望星空》、《生命的承诺》、《如歌的梦幻》、《眼睛》、《二胡》、《我灿烂的笑容献给你》、《果实或颂歌》、《三月的乡村》、《打扫车间》、《大河》、《油菜花黄了》、《吊脚楼》、《出租房里的人》、《理想生活》、《世界》、《一句诗》、《身不由已》、《遗憾》、《小贩》、《一朵云》、《小雪》、《怀念渔舟》、《黄昏思绪》、《老牛》、《天堂的问候》、《对一个春天的怀想》、《大理,我想做你的游子》,以及古体诗《外地打工中秋遇雨述怀》、七绝《过秦淮河》,词《沁园春•长城》、《贺新郎•扬州怀古》等等,都应是可圈可点的上乘之作。这一系列的丰硕成果展示出诗人在创作道路上勇于求索和不断创新所取得引人瞻目的成就,标志着至华的诗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而他的诗歌佳作受到了霍松林、丁芒、刘征和白连春等著名评论家和诗人由衷的赞赏和中肯的评析。
至华的诗朴实无华却寄意隽永精深,在老黄牛掉价的年代,我对于他的小诗《老牛》分外青睐:
只有板车和铁犁/深知你的苦难/你始终听从于/那根主宰命运的缰绳/你低头吃草的神态/所唤起的悲悯/感动了秋天//你对痛苦的隐忍/延续着一种美德/而我在你的栅栏之外/被你的光芒灼伤了眼睛。
诗人采用白描的手法,将老牛、板车、铁犁、缰绳、栅栏,以及人的眼睛,信手勾勒出一幅令人悲悯的画图,其寓意却深刻而又丰富,弦外之音绵延不绝,扣人心弦。尤其是栅栏之外的人,被老牛“的光芒灼伤了眼睛”,讴歌了牛的崇高伟大精神,让牛栏之外的人自觉渺小、卑微,竟被“灼伤了眼睛”。这首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老牛”,其艺术境界与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老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绿色诗歌”的呼唤与求索的结果。像这样的诗,还有《打工者》、《吹箫人》、《绿皮车厢》、《送水工》、《摆地摊的大姐》、《账单》、《蚂蚁》、《乡下四叔》等抒写悲悯情怀的诗篇,让人面对充满欲望与诱惑的现实,不能不思绪万千,感慨系之。令人喟然长叹的是,当今诗坛,像至华这样贴近现实、直面人生的诗作实在太少了!因此,至华关注人文生态的这些诗章便显得分外珍贵。
诗人至华非常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不仅关注人文生态,还在于他对于经济大潮中过度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惨不忍睹自然生态环境痛心疾首,发出了诗人义愤的声音,如《城市的向日葵》、《干涸的河床》、《在城市的胃里播种梦想》、《梦回故乡》等,是这方面题材的优秀代表之作。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让人们看到我们遍体鳞伤的旷野,再也没有了“晓风残月”的清韵与“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牧歌与乡愁,扑面而来的却是钢筋水泥堆砌的风景、大妈广场舞的无奈与小商小贩们仓皇游走的惆怅……这样的诗很难写,更难写好。然而,诗人至华却似信手拈来,写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不得不让人佩服。
至华诗集的最后一辑“诗美探索”,展示出诗人至华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修养和他在美学上不倦地孜孜以求,竭力在中国传统的诗学和新诗理论的建构中探寻、跋涉、创新;义正辞严地批驳了诗坛低俗媚俗之风,自觉地为净化诗歌的生态环境大声疾呼而宣扬“绿色诗歌”的主张,努力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诗歌创作道路。由此我坚信至华诗友的路会越走越宽阔,让我们翘首以待,下一步读到他更多、更美的华章。
诗人啊,用心中的阳光点亮我们的生活!
2014.6.16于清水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