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第一次读《活着》,那时的感觉是书不厚,一口气读完了。和同伴交流,就是感叹太悲惨了,小说嘛,毕竟不是真的。
第二次读《活着》是2017和2018交替之际,满心期待即将到来的二宝,因为我身体原因,永远无法见面。那时的我无法排遣内心的积郁。一心读书,其实自己明白,只想从书中寻求安慰。当时主要是观照自我:打起精神,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今天算是三读《活着》了。正逢假期,内心毫无波澜,有的是时间,原本计划慢慢读,但还是一口气读完了。福贵的一生像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要用木材时先要把它切割成一截一截的,每一截都有它独特的年轮,记录着它经历的风风雨雨。
第一截是福贵败光家产。用福贵娘的一句话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可以看出福贵爹在福贵教育上没有规划和心血的付出,福贵也是见样学样。这给年轻的爸爸们以警示,家庭教育爸爸的言行很重要,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家产败光,他爹在他还完赌债后气绝身亡。这是福贵第一次面对死亡,也是第一次被迫成长。
第二截是被抓充军。福贵在随军队走了大半个中国后,面对无数士兵的伤残亡。当他回到家时,过去的福贵已经祭奠了那一段历史。新的福贵过着新的生活。
第三截是埋葬有庆。这一截我最大的疑惑是有庆该不该死?甚至是该不该这样死?他的死,可大可小。大到他的背后是一张网,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撒开的网。小到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这就给我们教育孩子种下一颗自私的种子。当别人面对困难甚至危险时,我们该如何选择。
第四截是凤霞一家一个个的离开。他们一家三口的离开,是意外但又只能是这样一个个离开。在那个时代,生活的滋味就是浓浓的苦。凤霞的善良换不来先进的技术,人们对苦根也是有救助的心没有救助的力。
最后是福贵。送走了身边的亲人,他没有了喜也没有了悲。把他亲人的每一截光阴粘接在一起就是他生命的长度,没有延续,是戛然而止的那种。留下的只是我们的思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