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念+乡村内容
(2021年2月28日分享第525天 )
滑县小规模学校联盟小田小学杜冠鹏
“项目式学习”、“协作探究”,“跨学科统整”,这些时髦名词,经常让我们眼花缭乱,但是我们关注的是这些时髦名词背后,学生的“学习”是否在发生?又是如何产生的?一开始,就对于“某创新学校做的乡土冬令营”这一现象进行反思,我们认为这一方式属于典型的消费乡村,以城市家庭的体验为目标的冬令营,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给乡村带来的危害,其实对城市也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也在纠结是否把郝堂当作一个游客旅游的地方?还是儿童生活的家园来设计,最终我们决定放弃了游客的设计,但是其实也是不违背的,因为郝堂的孩子自己眼中的“美”,其实也应该是外来游客去感受的“点”。
继而,在做前期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河南郝堂村的最大的特点是“家”的温暖和村里的团结协作,共同把乡村建设成家园,所以我们团队内部开始了艰难但是有成效的讨论。
然后,我们参考了IB课程,比如PYP课程用六大主题来串联起各个不同的学科,从横向来看是很严谨的,但是从纵向来看,这样的探究有点散,不够聚焦,这是因为各个学科的教师只是通过主题的方式进行聚焦和“跨学科”,很多时候是为了跨而跨,缺乏内部的逻辑。
因此在郝堂“家”课程单元中,我们没有利用抽象的主题来进行链接,我们用的是郝堂的“家园”概念(不完全同于IB的概念concept )和“郝堂的美”这个内容切入,让孩子去探讨郝堂的美的具体发生。
关键点在于儿童视角,让儿童去发现郝堂村的美,结合郝堂为什么是一个“家”?“家”美在哪里?每个人觉得美是什么……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要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调整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