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而后动”出自典故《孙子兵法》,全句为:"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意思是: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收手,才会有所收获。
而如今,我们更常听到的是“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任何心血来潮的决定,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你无法挽回的伤痛。现如今信心满满坚持的东西,在未来,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你最懊悔的往事。
行事前,记得认真思量,仔细谋划,这往往比不加思考,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做出的决定更加可靠。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1931/19ebe789c4fdabef.png)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不喜欢孤独,也不喜欢特立独行,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去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不会去思考自己要怎么做。
相反地,我们更喜欢去询问“你要怎么做?”,“你们要怎么做?”,以及“他们要怎么做?”,因为,这种方式省心省力,不需要自己去思考问题的出路,也避免了让自己成为“异类”。
3、认知盲区
知识就像那浩瀚无边的宇宙,你永远也无法想象它的边界究竟是何般,更别提理解它了。
在无尽的知识面前,我们的学问是如此卑微,因而,我们根本没办法对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这也就形成了认知的盲区。
我们正在实践的,有的甚至是自己都不知道对错的行为,更不用说“谋定而后动”了。
2、我们该如何“谋定而后动”
《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其意思是:打仗重在谋略,考虑周全,筹划得当,胜算就越大;准备不周详,筹划不足,胜算就不大,更不用说莽撞行事了。
生活也是如此,细思筹划后的行为,远比横冲直撞高效得多。
雷·达利欧(Ray Dalio)在《原则》中,还提到了要达成目标的五个法则——分别是设定目标、认识问题、诊断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执行解决方案。
谋定而后动最重要的在于“谋”,这与雷·达利欧书中的“五法则”是契合的。
1、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很好理解,有些人之所以深陷于迷茫的生活境遇中,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就像在黑夜里前行,跌撞迷糊不知所行。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你又怎能要求他去思考该怎么做呢?他们不会绝望,不会痛苦,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1931/0d82858ae08fdf30.png)
设定目标、认识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行”。
人生总有太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就像是一个岔路口,一步错,步步错。生活是没有后悔药的,我们回不到从前,但只要在下个路口前,仔细思量,谋定而后动,前方的路就不会太坎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