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编辑工作,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那么,在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编辑都发挥哪些作用呢?今天,我们来看下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1、信息采集
这是编辑过程的起点,也是整个编辑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编辑要采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其中与自己所编辑的出版物相关的信息尤为重要,应该予以长时期的、联系的关注,其他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
2.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涉及的内容很多,从确定出版物的名称到选择作者,从出版物的内容、形式设计到市场营销建议,从成本预测到时间安排,都要有比较周到的考虑。一份选题报告可以说是
种出版物投入生产前的蓝图。因此,编辑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地对待。
这个环节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也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保证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编辑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到的信息,经过筛选、加工后,按照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与本出版单位的专业方向,提出具体的选题设想,再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进行集体论证,决定是否列入选题计划。
3.组稿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已经确定的选题落实作者。对作者的选择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一定的方式物色合适的作者,并向其约稿,是出版单位最通常的做法。如果现有作者队伍中没有合适的对象,就要用各种方法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作者。确定作者后,编辑要与之进行充分的交流,争取使稿件能够达到或超过策划选题时所设想的水平。有些带有某种纪念性的选题或围绕某一主题设计的选题,也可以用公开征稿的形式进行组稿。
4.审稿
审稿是保证精神文化产品质量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稿件编辑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三级审稿制度。一般情况下,担任初审的编辑是审稿的主要责任人,对稿件必须作出基本判断,责任重大。
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稿件进行评价并作出选择。通过审读编辑要对稿件的内容价值和表现形式等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作出整体性的基本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选择:确有出版价值并且基本达到出版标准的稿件,可接受出版;没有出版价值或不适合由本出版单位出版的稿件,就不予接受出版;有出版价值但尚未达到出版标准的稿件,则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或建议退请作者修改、补充。
5.签订出版合同
这个环节主要是依据法律规定,与作者协商后以书面文件形式确认出版单位与作者的合作条件,以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出版合同一般应在稿件经审读决定接受出版时,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草拟,经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后正式签署。特别要注意出版合同中对著作权、肖像权、稿件质量、交稿时间、稿酬标准和支付方式等内容的约定,表述要准确明晰,以免以后发生纠纷。
6.编辑加工整理
这个环节又称“加工整理”或“编辑加工”,主要是对经过审稿认为基本达到出版标准而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有时还要自己动手撰写各种辅文。如果说,审稿的着眼点在于认识和评价原稿,以决定取舍或提出修改意见,加工整理则着重于完善原稿,提高质量,加工整理是编辑人员发挥创造性、主动性的编辑工作环节,也是编辑人员显示功力之处。
以上就是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编辑都发挥哪些作用(一)的内容。本文于www.chushuvip.com首发,由出书汇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