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周:Everything mess up

第一周:Everything mess up

作者: 安见SZ | 来源:发表于2022-08-28 05:16 被阅读0次

生活诚不欺我。我说要去荷兰进行新的探索。果然,从到达的第一天起,历险就开始了。

首先是寻找自行车。Wageningen小城方圆几公里,所有的地方都是不远不近。有车的人就象是国王,随心所欲去任何地方。没车当然也可以搭公交。但还是要走来路。开学在季,新生涌入小城,自行车一下子成了稀缺品。新的通常都不会买,太贵了--平均要400欧元;也容易被偷。学生都在找二手车,随之水涨船高。第一天奔波了数个小时,走遍了小城中心的自行车店,没有买到。适合小个亚洲女性的本就不多,总算发现一辆,价格又高得离谱。当地荷兰同学说一个月后,可选的种类会多起来,价格也会掉下来。但是等不及了。。。没有车,没法跟上新生欢迎周的活动。同学们每天像风一般穿行在小城里。我只能去到公交车可送达的地方。终于在到达的第五天,非常偶然地在市中心集市上买到了!

我的自行车,二手的Gazelle, 带变速

AID(Annual Introduction Day)是瓦大的传统节日。外国学生大都喜欢,但中国同学可能出于腼腆,或不适应群聚社交,多是参加一、两天就退出了。比较7年前在THNK的各种活动,这里的社交活动主要还是为年轻学生设计的,档次明显不同。在THNK,我们被照顾得像上帝,每天的餐点来自世界各地,美味可口。AID提供的Brunch,只有冷面包和一瓶酸奶。虽然吃喝简陋,便抵不住年青人的热情,整个活动周还是值得体验。我参加了三个晚上的活动,都很有趣。8月20号晚上,是International Street Theater。在小城中心各个广场,俱乐部们大显神通。印象深的有我们一起学跳Salsa,以及观赏Hiptop. 

Hiphop club show A girl standing on a ball....

接下来一天的晚上,是Open Air Movie,晚饭后新生们云集在市中心一个宽阔的草地上,巨大的屏幕架起来。大家和各自组的同伴席地而坐,本地同学甚至还有拿着软枕、靠垫,沙发的,一边喝着啤酒饮料,一边聊天。开场前不告诉大家是什么电影,说是给惊喜。我们开玩笑说,应该是和土地、植物、生态环境相关的片子。因为是瓦大呀。结果放映的是《绿皮书》。

那晚的电影是《绿皮书》

最高潮的可能就是倒数第二天晚上的Sing Along。本以为是听别人合唱,或者是令人有点尴尬的舞台卡拉OK,结果完全不是。这是个非常有仪式感的活动。学校大草坪上,主席台,巨型音响都已经搭好,草地上摆着一溜溜的长桌。学生们穿过检票门,鱼贯而入,分组入坐。人挤人,贴得好近(估计我的流感就是那天被传染上的)。每人桌上各有两个杯子,一个装水,一个装啤酒。更重要的是人手一本合唱的小册子。首页先是介绍活动中的各种仪式和仪式所用的拉丁文,比如:起立,向主席致敬,干杯,只能喝水,等等。随后有30多页的歌,都是欧美流行乐中耳熟能详的。从50年代的Country home,到60年代ABBA乐队的Jimmy, Jimmy,到90年代Robin Willams的Angles, 再到近几年的黑眼豆。 三位主席很威严,但都是学生扮演(AID活动期间,几乎看不见老师,都是学生在操办);学生乐团也很专业。不时有志愿生穿梭人群中,为大家倒水、倒酒。场面颇为热闹。我们组的领队Philipe是瓦大的老生,从本科起已经呆了7年,每年的AID都参加。他又兴奋又认真地为我们介绍这场活动的种种规矩。所有的人,都必须尊重主席,跟随号令行动。但是音乐响起,啤酒倒上,学生们都开始High起来。有趣的是,我发现平日很腼腆纳言的领队Jort,却是我们中最疯狂的一个。他几乎熟悉每一首曲目,整晚陶醉其中,大呼小叫。

My group  The band

欢乐的迎新周结束后,紧接着就是张罗吃饭的家伙了。我来的第一天买了热水壶,也带了几包滤袋茶和咖啡。就上酸奶、面包、奶酪和水果,第一周的早餐还不算差。接着就是在几个中国学生群里搜寻有用的二手品。从7月初开始入群,就不断有毕业生出手旧货。在荷兰,二手品交换很盛行,更不用提学生们中间了。我也淘了几件:咖啡机、插座板、抽屉柜、微波炉。本想等好友LY来时带我去趟宜家及几个本地的二手店,一网打尽。但左等不来,右等有事。只好慢慢自己添置。麻烦的是这边的网购不负责送货上门,最多是递送到宿舍大门口。

我的宿舍:Nieuwe Kannal , 远看还不错 我讨厌这样的设计。人在其中,就好像是囚禁在格子间了。所幸窗户都是对外。我的房间向东。

我选的这幢学生公寓只有四层,工业风设计,没有电梯。我又住顶楼。认识的在读中国学生寥寥几人,也不熟,不愿麻烦他们。但花钱也找不到人来帮忙搬运。最后只有求助我们的老友Henney,他早有安排 ,在瓦城为我找了位本地“联络人”。本应先见面认识,再问询信息。结果情急之下,直接Whatapp上说了情况。老兄(或是老伯?)二话不说,说他来帮我搬家具。有些于心不安。今晚写日记之前,网购自提的微波炉和煎锅也到了。终于开伙了!第一餐是在学校附近的东方快餐打包的小炒,加上自己煮的米饭,别提多香了!

来了整整一周,今天自己做的第一餐。电饭锅是我带来的

探险本应就这样还算顺利地进行。直到前晚开始,突觉浑身酸痛,嗓子不舒服。昨天早上,两位AID的同组同学报告说她们有发烧症状,自测是阳性。紧接着又有同组一位报告阳性。完了。。。。我赶紧跑去学校,拿了自测盒。随即又去了校卫生站,里面空空荡荡,有病得要先预约。碰到热心的外国同学,告诉我在附近超市可以买到退烧药和体温计。我决定先自测,如果阳性再打紧急电话。好容易有位医生出来,匆忙中只是说,除非是呼吸不畅,喘不上气了,再去求助他们。否则一律按流感对待。问询间,自测结果出来是阴性。稍稍松口气。老实买了扑热息痛(Paracetamol)和体温计。回来一测,38.9度。晚上吃了点泡面,服了药,倒头就睡。今早稍觉好些,烧退了。但身体还是虚弱。今天的测试结果变成阳性。几件预约的事情只好一一取消,自觉开始隔离。GOOGLE上可以找到政府相关网站,其中对病情的自我判断,有详细说明和选项。也会对应生成建议方案。给我的建议方案就是在家呆至少5天,直到转为阴性;或是虽然 一直显阳,但10天后如无明显症状,就可直接出门。告诉新结识的朋友Nati, 她主动提出帮我买食物。

宿舍显然关不住我。既然外面就是农场和大自然,我决定去户外透透气。骑车去宿舍附近的农场小屋,那里有对老夫妇,上周跑步路过。他们提供自助咖啡。我带上口罩,老先生居然还记得我。远远向我招招手,示意我自由行动。我打过招呼,尽量远离他们,也不多话。倒上咖啡,就坐在小池塘边看书。眼前池塘中的睡莲正在盛开,小青蛙不时跳起捕食;身后不远处,听到老夫妇俩轻声低语,忙碌家务。感觉像在家中。客居他乡,真想和这户人家一起生活。

Liky pond 老夫妇的小屋

新结识的同学Nati, 来自哥伦比亚,她打算读环境经济。和我背景有些相似,Nati也是工作多年又来求学。她在哥伦比亚最大的航空公司负责可持续发展。她说航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基于石油燃料。她并不满意自己的所作所为,想要探寻真正的解决方案。她也说毕业后可能会留在欧洲工作、生活。我说我这几年的工作和探索中,也是有许多疑问。我想要看到大的图景,改变系统的杠杆点,想要学习更专业的分析手段。当然我是希望学成后尽快回国,继续施展自己的所长,工作到70岁。。。。8月22号AID活动日,见到了同专业的其他十多位同学。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德、印尼、印度、还有尼日利亚的,其中还是荷兰本地的居多。大多数同学都很年青,有直接本科毕业读研,有工作两、三年再来的。除我外,可能只有两位是有多年工作经验:来自印尼的Arji,在石化行业工作了十年,现在跑来瓦大,看来是想在今后用植物燃料去打败自己的老东家。这届的中国同学只有我一人(上届有三位,都是农业大学出来的),而且有这样丰富经验和跨行业背景的又更少见。他们不相信我已经过了四十;还有位荷兰同学在听了我的简要介绍后,居然说这是他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很高兴能有我在这个班上。(啦啦啦。。。) 总体感觉,同学们对瓦大都非常认可,许多人是冲着它排名来的(瓦大在农业、食品科学,以及生态环境研究领域,世界排名第一);不少外国同学是被这个专业的复杂性和跨界所吸引(生物基科学是瓦大近5年才设置的跨学科专业。涵盖了植物育种、藻类研究、生物合成以及生物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研究领域);也有不少是抱有使命感来读这个专业的。

最后看看小城Wageningen和学校的环境吧。

我的宿舍向西,穿过一个低调的食品科技谷,就是大片的农田。瓦大有不少实验农场在这里。 市中心教堂。平日里的中午这里很安静。周六集市时人头攒动。 瓦大主要的教学楼之一:Forum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周:Everything mess u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eq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