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性德蒙尘乃需拂 河垢辄洗还之清 以世间法角度看文学作品《洗河》

性德蒙尘乃需拂 河垢辄洗还之清 以世间法角度看文学作品《洗河》

作者: 微公益 | 来源:发表于2021-01-08 11:06 被阅读0次

    从人性放纵到归于黯淡毁灭有多远?文学作品《洗河》给出的答案, 是无常的距离。

    性初善奈何被欲蔽,如河之清蒙垢需洗礼。作者以文白结合的语言,写实的手法,娓娓描述了一个非三言及两拍却与其有同工之妙的醒世故事;叙述封建末期一大家族由盛及衰的历程,展示给世人的,是关于生命之两大主线——人性之善与欲互相纠缠较量的思考。

    地点不具又怎样,人性与欲的流露素来常如此;朝代不详又有何妨?雷同的兴衰起伏从不寡闻。

    透过作品,现实者感触到的是礼教对于人的戕害;不羁者捕捉到的是律法的可怖无情;修行者则思考的是生命和规则与信仰关的系系......

    以俗世谛眼光来看,道路的选择与人生走向也许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作者在故事的展开中,有小心翼翼对于生命自主把握力度的叩问,亦有对更高层次生命规则的虔诚思索。可一切有固定答案吗?有如靳嫂这般小人物稀松平常展露出的是令人蹙眉的市井与卑劣,却在结局以救主刻下让人哑然的高尚,洒脱地演绎着多面的人性,恰如人在娑婆五行中,有阴却同时兼有阳,普通凡夫惟此消彼长而已。再如李馨田,家境出身卑微的她,有过与传统家法默默抗争又终归妥协,选择甘于懦弱忍受,只为寻一份安稳与独品一隅、隐忍的爱情,而世事却最终没有如她所愿。推算起来,她们的命运决定于她们的主子,而她们主子的命运受制于家法、家法来源于礼教……是否到此为止了呢?不的,有没有更高层次的某种规则,恰恰是作者一直思索和欲借机传达的;譬如一个通俗的说法,一个小孩,如果父母没有管教好,到单位会继续受上级的管教;单位没管教好,会面临司法机关的管教;司法机关也管不住的话,终究逃不开一个叫天道的所在…本故事的结局,有的人过早的离开了人生舞台,余下的人终懂得了由不共戴天到扭转心境相互为善……

    每个人都在这游戏里苦苦挣扎,蝇营狗苟,得到眼前的再想获得额外的,不知从哪个始作俑者破坏了游戏规则,也不知一场击鼓传花下来,大家各得到和失去了什么,只是发令枪响了,人们争先恐后边奔跑边破坏着规则,这场过程中没有谁是绝对的赢家,也许只有等到海潮退去时,才能看出谁在裸奔。

    若所有人抛弃了规则和信仰,世界会怎样?

    没有了规矩,失去了道统,人性之欲肆意释放,它会象多米诺骨牌,它会成蝴蝶效应,犹如打开盖子的潘多拉魔盒,灾难往往是系统性的。毋庸讳言,西方社会极度利己主义、夺来主义、强权政治和绝对自由主义,已经给这世界造成了系统性的、一波接一波的蝴蝶效应般的伤害。此次的疫情,只是这波动链上的传输品个案而已。规矩和真理最薄弱的地方,也会是受创最严重的所在;其实就如在自残。一些如此无视规矩的人群和所在,已不会得到规矩的保护。规矩,说到本质其实是保护,通俗的例子如路口的红绿灯之于路人,如法律机器之于相对弱势群体。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09年12月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孔子学院的代表,在北京汇聚一堂,交流中华传统教育办学经验。他们如此尊重孔子,普遍认同孔子主张并致力推行于全世界。回到孔子时代,几乎同时代的释迦佛祖、老子,我们会看到其实圣贤们的教诲如远处灯塔上的明灯,一直在清晰标示着路程的航向,有多少人愿意去对标、能对标到何种程度,则是众生修为福报之高下了。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说,“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道理不难懂,缺的是站起来并担当于指路角色的勇士。教育、文化的使命首当其冲。如此作品则是勇负指路担当的一员。

    当然,《洗河》还可精细打磨、进一步雕琢,会从形神与体上更趋上乘。即便如此,作者所展现的论据和想传达的观点,已然在此煜煜闪光,足以警喻世人,所谓是瑕不掩瑜。

    《洗河》经过几度改编改写,让主人公命运在几易其稿中起伏挣扎,最终趟过了该走的所有生命设定,尘归尘土归土,过往的聒噪喧嚣 终归于虚无;唯留作者完成沙盘的推演般、归零,余下得出的演算结果,就是他想与人性深处的对话他的思索,呈献于你我,让人在掩卷处若有所思,细细品来。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幸福国学传习中心 榕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德蒙尘乃需拂 河垢辄洗还之清 以世间法角度看文学作品《洗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gx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