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招生拓客
招生拓客教父:为什么你的课程卖不出去?

招生拓客教父:为什么你的课程卖不出去?

作者: 9117eb4841bb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20:57 被阅读3次

销售是教培机构整个变现流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往大了说,其他工作都是为了销售做准备。大家努力地宣传推广,打磨产品,做好教学服务,都全是为了销售所对接的家长付费的那一个时刻。所以在这整个流程中,如果在销售的这个“最后一刻”出了问题,是最让人痛心的。

我和好几百位教培机构的销售打过交道,有资深的,有小白,有成单率高达90%也有一个月签不下来一单的。经过多年的观察和交流,我发现,要提高小白的销售技巧,避免因低级问题导致的客源流失,并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今天先和大家聊聊认知层面的内容:一位优秀的销售,该怎么看自己的工作。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别把自己当销售。

没有人想跟销售买东西。

中国人有句话,叫“无奸不商”。所以我们对于带有商业目的的推销,天然带有反感和戒备心。举个简单的例子,微商。他们的朋友圈、私聊推销,都带有非常重的“商业味道”,无论是刻意地露出品牌还是直接粗暴地夸产品,都是非常容易引起客户反感的“反面案例”。

但是不是任何形式的推荐都会引起反感呢?并不是。如果在朋友圈里看到你的好朋友,尤其是经常发干货、发有价值内容的朋友的推荐,你反而会比平常更愿意付费。

作为销售,如果你一上来就跟家长说,我们有什么产品,我们的课程多好多好,你在做的事情跟那些微商其实没什么两样——你在推开你的客户。

无论你有多想推荐产品,多想把课程全都抛出来介绍一遍,你也必须忍住。你首先应该做的,是跟家长拉拉家常,聊聊孩子的问题,抛掉“微商”的身份,建立起一份基本的信任,把自己变成朋友圈里的“朋友”,这样才有机会进行下一步:说服家长掏钱。

那不把自己当销售,该把自己当什么呢?

当老师。这是一个家长最信任的角色,也是家长最关心的角色。如果你这个“老师”专业度高,又热情又关心孩子,会带给家长一种“这个机构的老师都非常好”的印象。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很多销售觉得,我做好我的销售,我不需要懂产品。甚至有人跟我说过:“李校,我就是不懂教书才当销售的。当销售不就把客户哄好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学这学那的那么麻烦?”

这里我想举另外一个例子。

现在的高中生,在高二的时候会进行文理分科,我前几年的时候就问过机构里的高中生,为什么选文科/理科。有一种声音是一定会出现的:“我学不好文科/理科,所以选了理科/文科。”

而事实上,这个答案可以很方便地帮老师们把机构里的孩子区分开来,因为这样回答的,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尖子生(除了极个别偏科严重的)。学不好理科,可能是逻辑不清晰,可能是粗心容易计算错误,也可能是没有耐心去仔细读题。而这里面的任何一条,同样可以是学不好文科的理由。

同理,如果你是因为没弄懂产品所以才来做销售,那你还是有很大概率做不好销售。优秀的销售,是理解并认可了产品,但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了销售工作的这样一些人。

回到我们的话题。当你把自己当成老师, 那面对家长,你就可以先抛掉成交的压力,以老师的身份去关怀孩子,以及给出专业化的建议。

怎么做呢?其实也不难,有几个小技巧:

1.自我介绍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客户经理小李”,可以说“我是班主任李老师”,先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准备几个孩子的案例,跟家长聊的时候多提起“我之前带过这么一个学生,也是这种情况”;

3.了解一下不同时期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一些关键的术语,适时地表现出你的专业:“您说小明数学成绩下降了,这很正常,因为高二这个阶段开始学习解析几何,跟之前的立体几何的直观感受有一定的差别。有些孩子接受得稍微慢一点,会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咱们这个班会针对这种情况给出巩固的课程,基本能帮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

这些技巧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但今天讲的主要是认知层面,就不再累述太多。

无论有多少技巧手段,我们不能忘了目的:获取家长的信任,从而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费。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心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身份上的转换:别把自己当销售,要把自己当老师。

教父微信:qushangbaokf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招生拓客教父:为什么你的课程卖不出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g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