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内圣外王”及教师的修德立身

“内圣外王”及教师的修德立身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22:41 被阅读78次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中,庄子认为一个完备的人不仅要在内在道德上做一个圣人,而且要追求外在的社会事功。

梁启超在《儒家哲学》中指出:“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出来,其用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

《论语.宪问》云:“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其中,“俢己”是培养内在道德,属于“内圣”功夫;“安人”“安百姓”是实现外在政治理想,属于“外王”功夫。“俢己”是“安人”的基础,只有个人内在道德得以完善,才能实现安人、安百姓的外在事功。个人的内在道德也需要通过外在事功得以实现与完成。如果不能实行王道,践行仁政,那么俢己的内在功夫也就没有实现,即无价值。

现代新儒家把儒家学说归结为“内圣外王”。熊十力认为,《天下》中庄子提出可达到“承乎泰古以来圣明之绪而集大成者,开内圣外王一贯之鸿宗”的圣人是孔子,“内圣外王”不仅是庄子对孔子的极高评价,而且表现出儒学的广阔。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形象。而《大学》给出了达到“内圣外王”的具体实践路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中,“内圣”即“修身”,其具体实践路径是“明明德”。要达到“明明德”,就要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外王”就是实践外在事功,其具体实践路径是“亲民”。要达到“亲民”,就要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外在事功上得到实践。

古代圣王“内圣外王”的人格典范历来都是中国人追求效仿的榜样,是中国人最高最完满的人格理想。时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可行性。“内圣”要求人从内在上培养道德,“外王”要求人一定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之立德树人,关键在教师。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所谓言传身教,教师作为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旨在于修炼师德、践行师德,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8.11.30《教育》)

相关文章

  • “内圣外王”及教师的修德立身

    “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中,庄子认为一个完备的人不仅要在内在道德上做一个圣人,而且要追求外在的社会...

  • 修德立身

    与人交往,经常会碰到对方很客气的情况,甚至客气的超乎常理。 这时候就要时常反省自身,是否有做过让对方如此客气的缘由...

  • 立身与修德

    21级汉本1班黄娟 民为邦本,何为立身之本,德?饥寒交迫,德高望重,立身否?物与德似常常不能兼顾,然古今中外...

  • “立德树人”乃师者之道——鹤城名师宣讲堂第六讲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四项要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德、以德施教!2021年12月17...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今天看到一句话非常好,这句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

  • 蜗牛的小宇宙57

    浮想联翩12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转: 立身不求无患...

  • 立身之我见

    为人子弟,以孝立身。 为人夫妻,以忠立身。 为人父母,以德立身。

  • 以德立身

    朋友有时候就像钞票,有真也有假。我们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时间是最好的验钞机!永远不要透支自己的信用!

  • 舟曲县第二小学教师“立师德 铸师魂”公开课讲评活动

    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养 为贯彻落实舟曲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塑造新时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

  • 午后小叙

    时光流逝如飞箭, 岁月匆匆不复返。 世事沧桑且看淡, 聚散得失只等闲。 立身修德心向善, 淡定从容且随缘。 坦荡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圣外王”及教师的修德立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ik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