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文本缝隙

寻找文本缝隙

作者: 江湖闲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5-04 07:55 被阅读0次

    缝隙就是矛盾,就是冲突,但它可能不太引人注意。所谓“寻找缝隙”,用洪子城先生的话说,就是追寻那个能把握到文本之魂的通道。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小说,雨果先生对哈儿威船长的评价贯穿于小说之中,从“镇定自若”到“舍己为人”,再到“忠于职守”,作者毫不吝啬对船长的赞美之词。

    如果只是简单的感受人物形象,那倒也简单,与单元目标(本单元语文要素)相契合。不可否认的是文本对人物描写特别精彩。从发生碰撞时人们的“惊恐万状”与哈儿威船长的“镇定自若”,到人群为争夺救生艇而“你推我搡”,再到“手枪”的出现,大量的对比,凸显了哈儿威船长的高大形象。特别是其中的语言描写,两组对话中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提示语,且语句简短,表现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与思路清晰。

    如果这一篇小说仅仅领着孩子去感受船长的伟大形象,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材屡次改版,却仍保留这一篇目,它的“经典”到底在哪里?

    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矛盾点。

    1.文中说到“穿上共有61人,他把自己给忘了”,一个“忠于职守、镇定自若”的船长,怎么会连自己船上共有多少人记不清楚呢?

    2.文中说到“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海难发生后一个船长组织大家有序撤离,这是他应尽的工作,与“伟大的灵魂”有何关系呢?

    3.船长下达第二道命令“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打死他”后,“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命令”,人们是畏惧船长(枪)吗?

    4.作为一个船长,游泳技能肯定过关,在沉船的最后时刻为什么没有逃生,而是选择与船同沉呢?

    5.文末说“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其中的“又”如何解释呢?

    以上种种,如果仅仅是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很难解释的,这恰巧就是文本缝隙。

    在大航海时代,人类面对不可测的大海,一旦出航,往往就是九死一生,于是一个经验丰富、尽职的船长就尤为重要,也因此,船长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是生杀予夺。在赋予船长权利的同时,为了限制船长滥用职权,《海事法》规定在发生海难时,船长需要全力救助弱小,疏散人员,只能最后离船。而大多数船长为了自己的船长荣誉,在最大可能疏散人员后,选择与船同沉,以此来捍卫船长的荣誉。

    因此,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当海难发生时,船长已经下定决心与船同沉,所以才会忘我的疏散人群,人们感知到船长的决定,才会被其折服,也才能解释“又”的含义。

    小说与记叙文最大的不同在于,记叙文是就某事如实记录。而小说是从许多事物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一点意义。哈儿威船长只是一个大航海时代船长的代表,雨果先生通过本文在颂扬敢于与船同沉的职业精神。

    结合背景解读,本文又有了另一番含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文本缝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iq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