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作者: 潘燕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10:14 被阅读287次

    昨晚,安顿下来之后准备写点东西,结果被孩子缠住了。

    不知他从哪里知道了“阑尾炎”一词,于是有了围绕这个词产生的没完没了的问题。

    首先是问“阑尾”这两个字是哪两个具体的字的问题,他起初以为是“蓝尾”,蓝色的尾巴。然后问为什么会起这样的名字,接着问阑尾长在人体什么部位?阑尾长得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得阑尾炎?得了阑尾炎痛不痛?怎么检查阑尾炎?。。。。。。回答完一个问题,甚至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又冒出新的问题。如果回答问题稍有迟疑,他就催促“赶快百度一下”,最后开始问“X光”和“B超”各自名字的来历以及各自的作用和区别。

    为了保护他的好奇心,我只能按他的要求解释,最后实在是顶不住了,只能说今天太晚,明天继续,好不容易才把他哄睡了。

    平常孩子的问题就多,问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的问题。因为我自己的专业限制,以及很多学过的知识因为没有用又还给了老师,所以经常被他问得一愣一愣的,幸亏现在有手机,马上可以搜素答案。

    我不想孩子从小学太早、太多,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往往跑得不远,但又不能破坏他的好奇心,所以一直在这个方面找平衡。

    曾经记得有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讲述的就是孩子在成长的初期对环境、对社会充满了好奇,有很多的问题和想法,但往往被大人忽视或者随意糊弄,甚至呵斥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奇怪的想法,结果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逐渐被遏制,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慢慢的都麻木了,人长大了,但已经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背答案做题的机器。

    早在2007年的某一天,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机场候机时看到一份华文报,其中有一篇文章讲述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一个小学发生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一个孩子将毛毛虫带到教室,引起同学的恐慌,这时班主任通过学校向当地教育部门写了一封信,说在她们学校发现了一名对昆虫有异乎寻常的兴趣的同学。而教育部门迅速回复“既然你们学校有一名对昆虫有异乎寻常兴趣的同学,我们决定拨款5万元(澳元)给你们,请你们在学校为他建一个小型的昆虫实验室,并用剩下的钱为他在当地聘请一个昆虫学教授”。我当时就非常感慨,在中国,估计有数不清的孩子都有过拿着毛毛虫到学校吓唬女同学的经历,结局往往是被老师批评甚至叫家长。对比澳洲这边的做法,在学校为孩子建立了昆虫实验室以后,孩子就不会将毛毛虫带进教室了,有了昆虫学教授的指导,说不定这个不害怕毛毛虫的孩子真的对昆虫产生兴趣,将来成为一个昆虫学家。

    最近认识了一个中医届的名人,他就是在孩子对食用菌感兴趣的时候带着孩子去拜访了我国食用菌领域的著名学者,让孩子在学者的指导下对食用菌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孩子尚在初中学习,就已经著述食用菌方面的书籍,在自学拉丁文的同时,将各门功课也学得很好,在一个著名学校的大型分校中学习成绩位居年级第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学习没有不苦的,而兴趣可以将这种苦变成别人眼中的苦。

    不说了,一会去书店给孩子买一本人体解剖图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一个孩子都是科学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j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