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西方绘画艺术大师》(沈正翔著)之达•芬奇(2)

《西方绘画艺术大师》(沈正翔著)之达•芬奇(2)

作者: 文人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6-03 10:37 被阅读0次

    达•芬奇

    ——巨人中的巨人、用科学的眼光改变艺术的全能天才

    当人们想描摹出达••芬奇的成就和天才的创造,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天才的智慧,广博的学识,非凡的实践能力,只有用恩格斯的概括,才是准确的完美的,那就是巨人中的巨人。

    列奥纳多• 达•芬奇 (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城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又译达文西,莱昂纳多•达•芬奇、李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也被称为西洋画大师。

    公历1452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当时,达•芬奇祖父瑟•安东尼奥在日记里这样写到:“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夜间第3个小时,我有了一个孙子,我儿子塞尔•皮耶罗的儿子,名为列奥那多。”这个日期是按照儒略历记载的。佛罗伦萨地方时下午6时40分日落,日落后三小时大约是晚上9时40分,按照现代的历法达•芬奇是在4月23日出生的。达•芬奇于1519年5月2日逝世,享年67岁。达•芬奇的天赋或许比同时期的其他人都高,这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不但是一位画家、雕刻家,还是一位建筑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出生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领地,他出生的时期,正是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或译为“梅蒂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3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的金底红球徽章,据说就是由阿伟拉多有凹痕的盾牌发展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如他们的名字(Medici)所暗示的那样,他们本来是药剂师,是给民众分发药品的,他们徽章上的球形是药丸。这种说法美第奇家族成员并不认可,而且证据凿凿,因为在美第奇勋章出现一段时间后,才有了药丸。也有说他们徽章的来源,是描述钱币的,因为钱币兑换,是美第奇家族最初的生意。随着财富和荣耀的增涨,便发展成了后来的贵族章饰。美第奇家族最主要代表为科西莫•美第奇和洛伦佐•美第奇。

    文艺复兴是欧洲特定历史时期,是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繁荣,意大利文艺复兴也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在马萨乔、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德拉瑞亚、米开朗基罗、提香、曼坦尼亚这些熠熠发光的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是美第奇家族的巨大贡献。事实上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很多作品,本是美第奇家族的收藏,有不少画像和雕刻,就是为这个家族的成员而作,比如,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就是这个家族的遗产,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大行会的会员、世袭公证人和当地有名的律师,十分富有,是一位名门之后。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一个纯朴的农妇,出身于贫穷之家,因此两人不被允许结婚。作为私生子的达•芬奇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姓,他的全名“Li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他名字中的“ser”只表明他的父亲是一个绅士。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一年也就是1453年结婚。另一说,她的母亲和父亲家庭出身差异比较大,不被允许结婚。多数人认为他的母亲卡泰莲娜是达•芬奇家里的佣人,但后来一些更可信的作家认为,她是一位家庭教师。她的亲戚急于将她嫁给农夫瓦卡•阿卡塔瑞嘉——他们力图让她拥有高尚的身份,她默许了。他五岁前和母亲一起居住在芬奇的村镇,1457年以后他和他的父亲、祖父母、叔叔Francesco居住在芬奇小镇。他的父亲和名叫Albiera的十六岁女孩结了婚。她喜爱达•芬奇,但死得很早。达•芬奇十六岁时,他的父亲和二十岁的Francesca Lanfredini结婚。直到他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结婚后,达•芬奇的父亲才有了合法的子嗣。

    达•芬奇从小就受到家庭成员的喜爱,是他的父亲和所有的继母的宝贝。他有十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轮流对他夸耀他们的身世,还取笑他。然而没有什么可以扰乱他内心的宁静。他的父亲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更没有留下遗嘱就去世了,兄弟们都想剥夺达•芬奇的继承权。这引起了一场诉讼,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场,他把财产留给了一直嘲笑他的兄弟们。

    达•芬奇没有上过几天学,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老师。野外的花朵、树木、动物和飞鸟,流动的河水、天空和云朵,还有太阳都成了他认知的对象,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兴趣,这对他日后形成崇尚自然,相信科学,成为全能的天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时,他随手画下飞翔的鸟,这不仅是简单的鸟类写生,还绘出了鸟类飞翔的原理。他幻想着人类有一天也在天空中飞翔,就此产生了很多创意,而这些创意就是飞机的前身。

    达•芬奇没有正式学过拉丁语、几何和数学。关于达•芬奇的记述很少,据记载他小时候有两次小意外。一次是,有一只鸟kite在他的摇篮上空盘旋,鸟尾巴上的羽毛扫到了他的脸。还有一次,他在山里探索时发现了一个洞穴,虽然害怕里面会藏有怪兽,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最后还是进去一探究竟。

    达•芬奇的童年已成历史疑案。据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兼画家乔尔乔•瓦萨里记载,一个当地的农民做了一个盾牌,请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在盾牌上作画。儿子达•芬奇在上面画了一个吐着火舌的怪兽。这张画栩栩如生,令人觉得十分恐怖,皮耶罗便把它卖给了佛罗伦萨的艺术中介,艺术中介又把这幅画卖给了米兰的公爵。然后皮耶罗才用转让这幅画赚的钱给那个农夫买了一个新盾牌,上面绘有一个被箭穿过的红心。

    达•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由于他在绘画上表现出非凡的天赋,1469年父亲把他送到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Verrocchio)的画坊学徒,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老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画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更加刻苦的学习,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72年,由于在艺术方面的突出表现,达•芬奇的名字两次载入佛罗伦萨画家协会的红簿子上,并被吸收为佛罗伦萨画家行会会员。

    关于达•芬奇的爱情史料未见记载,他从未结过婚,一部分由于他的出身,他对神圣的婚姻制度漠不关心。还有一种原因,比如,与他同时代的伟大人物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和乔尔乔内都没有结过婚,当时流行着一种情操,那就是艺术家属于教堂。在两性接触上,达•芬奇宣称其厌恶肉体关系,曾说“与生儿育女有关的任何事令人厌恶,人若没有美好面孔以及美感素质将会早亡”。根据后来佛洛依德分析艺术家时的解释,达•芬奇是性冷感者。1476年,达•芬奇还在委罗基奥门下时,被匿名指控与一名叫作雅客布•沙特瑞里的17岁模特发生鸡奸行为,而这名模特还是当时已知有越轨性行为的案例。经过2个月的调查后宣告无罪,虽然表面上看来没有任何目击证人出庭,但是也有人宣称那是由于达•芬奇父亲受人敬重的社会地位所致。在那之后,达•芬奇和关系人等一直在佛罗伦萨值夜官的监视下度日。值夜官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执法机关,负责取证鸡奸等非法行为,这些案件都保留在当时行政官和值夜官的法律文献中。直到16世纪,达•芬奇被指控有恋童癖都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主题。

    1477年,达•芬奇结束了学徒生涯。在寻求发展期间,他创作了《持康乃馨的圣母》、《三博士来朝》等富于思想和诗意的初期作品。这些作品画面形象生动,线条简练,格局严整,色彩协调。1480年,达•芬奇在自己的住所独立开设画室,潜心作画。

    1499年,为躲避战乱,达•芬奇在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旅游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达•芬奇钻研科学、工程领域就像他的艺术作品般令人难忘与突出。他的手稿中约13000页的笔记与绘画全是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纪录。这些不同形式大小的手稿原先在他辞世后散布在朋友手中,现在主要收藏在卢浮宫、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米兰的盎博罗削图书馆以及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及大英图书馆。1994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以30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达•芬奇的《哈默手稿》(手稿中纪录了达•芬奇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就,其中记载了他关注人体解剖的原因)。这些纪录是达•芬奇在欧陆行程中透过观察周遭并不断的创作而来。左撇子的他终其一生均以镜像写字。对左手写作者来说,将羽毛笔由右向左拉过来写比由左向右推过去写容易,而且不会将刚写好的字弄模糊。因此,他的日记都是镜像字。在科学上,达•芬奇是一个事无巨细的观察家,他能以极精细的描述手法表示一个现象,但却不是透过理论与实验来验证。达•芬奇则靠自学懂得拉丁文。也曾有人说达•芬奇打算发表一系列包含各种主题的论文,但终未实现。

    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应该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他的这一方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达•芬奇坚持科学,反对宗教,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天文学方面,达•芬奇对“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达•芬奇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物理学和机械方面,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15世纪,他最早开始了物体之间的摩擦学理论的研究。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甚至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他发明了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达•芬奇在安装穹顶灯塔上的巨型铜球时,亲眼目睹了三速提升机等机械装置的效率,深感其中的神奇。达•芬奇设计的密码筒内有一个装着醋液的容器,如果强行砸烂密码筒,醋液就会流出溶解莎草纸。要打开密码筒,必须解开一个5位数的密码,密码筒上有5个转盘,每个转盘上都有26个字母,可能作为密码的排列组合多达11881376种。他设计出初级机器人,最为奇妙的是,达•芬奇还设计了一套方法以做心脏修复手术。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了心脏修复手术。就是有了对人体的这种深入了解,达•芬奇才在手稿中绘制了西方文明世界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达•芬奇对当时的四轮马车很不满意,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机动车的影子。事实上,点燃现代机动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汽车”(Da Vinci's car)。达•芬奇汽车的车型四四方方,类似一辆四轮马车,车身有三个车轮,足尺模型为5英尺×5英尺6英寸。

    由于达•芬奇汽车依靠弹簧动力推进,所以有时也被称作“发条汽车”。该汽车的设计有点类似机器人,完全按照预设路线前进,每次可行进距离不足几米。尽管没有驾驶员座位,达•芬奇汽车设想还是包括了一个可替代转向传动轴。为了控制车速,达•芬奇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当然,达•芬奇也想到了刹车装置。位于齿轮之间有一个木块,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车就可以停止。不过,这辆汽车不能载人,因为仅靠弹簧的动力根本无法行驶很长的距离,但这一设计意义重大。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了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只是在这个设想中,弹簧的弹力被物体的重力所代替,物体向下的重力通过众多齿轮咬合作用被均匀传递,钟表便得以保持匀速运动。200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展览,展出了达•芬奇汽车的三件模型。该展览同时包括展出原始图纸的复制本,以及一场交互仿真模拟。众多参观者纷纷给出自己的意见,认为达•芬奇汽车与美国宇航局开发的“勇气号”火星登录器相似。此外,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设计在当时如果发表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此外,达•芬奇在梵蒂冈那些年里,曾计划应用太阳能使用凹面镜来煮水。尽管达•芬奇大多数的发明在他的生平并未实现,但在IBM赞助下,做了许多模型在昂布瓦斯的克洛斯宅达•芬奇博物馆展示。

    在医学方面,达•芬奇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达•芬奇在师从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时开始认识人体解剖学。当时韦罗基奥坚持要求所有门徒学习解剖学。当达•芬奇成为成功的艺术家时,得到于佛罗伦萨圣玛丽亚纽瓦医院(hospital Santa Maria Nuova)解剖人体的许可。之后他在米兰马焦雷医院(hospital Maggiore)以及罗马圣灵医院(hospital Santo Spirito;第一个意大利本土医院)作业。

    公元1510—1511年,达•芬奇与托尔医生(doctor Marcantonio della Torre;1481年—1511年)共同工作。30年内,达•芬奇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当与托尔医生共同工作时,达•芬奇准备出版解剖学理作品并制绘了超过200篇画作。然而,他的书直到公元1680年(辞世161年)才以《绘画论》为名出版。除了人体外,达•芬奇也解剖了牛、禽、猴、熊、蛙以作为解剖结构比较。达•芬奇画了许多人体骨髂的图形,同时他也第一个具体描绘脊骨双S型态的人。他也研究骨盆和骶骨的倾斜度以及强调骶骨不仅非单一形态,而且是5个椎骨组成。达•芬奇也能卓越的表现头骨的形态以及脑部不同的交叉截面图(横断面、纵切面、正切面)。他画了许多图包括肺脏、肠系膜、泌尿道、性器官甚至性交。他是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他希望了解“生育奇迹”)同时也是第一个画出腹腔中阑尾的人。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的废物带走。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此外,达•芬奇经常描绘颈部和肩膀的肌肉和肌腱。达•芬奇不只关心身体结构,也关心生理功能,这使得他变成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他积极寻找外观有明显生理缺陷的人作为模特儿以便画成滑稽的画作突显生理功能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可以同时一手作画一手写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x0.25=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达•芬奇因尊重生命让他成为一位素食者。尤其当他把向乳牛挤奶视为偷窃时,“全素”这个词刚好适用于他。乔尔乔•瓦萨里记录了达•芬奇的一件逸事:当达•芬奇还是青年时,经常在佛罗伦萨购买笼中鸟,然后将其释放。达•芬奇应该是在青年时接受素食主义并终此一生。

    在建筑学方面,达•芬奇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监工建造而成的。

    在军事方面,达•芬奇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36岁的瑞士人奥利维耶•维耶提-特帕使用由达•芬奇设计的金字塔型降落伞从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机上成功跳下。其他的发明包括了潜水艇、被诠译为第一个机械计算机的齿轮装置,以及被误解为发条车的第一部可程序化行动机器人。后来他对用于军事目的的发明进行了反思,认为战争是人类最糟的活动。

    在水利方面,达•芬奇对水利学的研究比意大利的学者克斯铁列早一个世纪。为了排除泥沙,他作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由他经手建造的一些水库、水闸、拦水坝便利了农田灌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在地质方面,达•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7000余英里。在新的期刊论文 Palaios,安德烈Baucon表明,达•芬奇是一个有“体化石研究的先驱,”或曾经生物遗骸,与“遗迹化石,如脚印”。

    由于着迷飞行现象,达•芬奇作了鸟类飞行的详细研究,同时策划了数部飞行机器,包括了直升机设计图(但因机体本身亦会旋转故无法作用)以及轻型滑翔翼。公元1496年1月3日,他曾测试了一部自制飞行机器但失败。

    在建筑方面,1502年达•芬奇曾为伊斯坦布尔鄂图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的土木工程专案,制作了单一跨距达240米(720英尺)的桥梁草图。这个设计打算让桥梁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口的金角湾(Golden Horn)。但因巴耶塞特二世认为无法建设而未实作。公元2001年,奠基于达•芬奇的设计,让此桥以小桥的形式在挪威付诸实行。而在公元2006年5月17日,土耳其政府决定在实地建设达•芬奇桥跨越金角湾让该桥终究成形。曾有一座教堂下沉了,他把一块新的基石放在教堂底部,这座石头建筑因此太高了几寸。

    1490年,达•芬奇将无段连续自动变速箱概念绘制成草图。今天,达•芬奇的变速概念以现代化形式实际使用在汽车上。此外,无段连续自动变速箱也已经在拖拉机、雪上摩托车、速克达机车等使用许多年。也有人认为他很少动手实现他的设想,很少做出真正的成绩,因次在科学上他只是虚名。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韦罗基奥(Andrea del errocchio)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格逐渐成熟。目前已知最早有日期纪录的达•芬奇作品是1473年8月5日以阿诺河谷(Arno valley)的笔及墨水绘成的画作。在1476年—1478年间,达•芬奇接受了两件画约,由此推断当时他可能有一间自己的工作室。

    达•芬奇的在作画上速度是缓慢的,往往不能按照洛伦佐的要求完成画作,达•芬奇认为自己不是一位卑下的匠人,而是一位富有灵感的艺术家,这常常引起洛伦佐和佛罗伦萨其他庇护人的不快。因而,1482年,达•芬奇离开了佛罗伦萨,到米兰城斯福扎的宫廷,期间,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他在米兰一直呆到1499年。这期间,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然而他那无与伦比的才能却极受米兰大公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青睐。1500年出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1507年再去米兰,并服务于法国宫廷。1513年达•芬奇移居罗马,他见到了米开朗基罗和其他当时在罗马的艺术家,不过并没与这些艺术家有过多的接触,更没有显露他任何的艺术天才。 在那里,他只做了短暂的停留,研究一些类似于魔法的小把戏,人们把他当成是巫师一类的人物。然而,在可能违背艺术家的想法下,他却是将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大卫像”重新安置在佛罗伦萨的关键人物。

    1516应法国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芬奇赴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艺术方面,达•芬奇是一位雕塑能手但特别注重绘画艺术,他说:“绘画是自然的女儿。”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3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人们比较熟悉的达•芬奇形象基本上来自于他那幅著名的自画像,所以一提起列昂纳多,我们总是想到一个哲学家般的睿智长者。其实,达•芬奇年轻时可是意大利佛罗伦萨闻名遐迩的美男子。他的老师韦罗基奥雕塑的那俊美非凡的青铜大卫像据说就是以年轻的达•芬奇为模特制作的。在体格方面,他能用手指扭马蹄铁;在膝盖上折弯钢条;在摔跤、跑步、条码和游泳上,很少有人能和他匹敌。

    卢浮宫 (Musée du Louvre) 又译罗浮宫,这个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的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万件,每年都会吸引800万人来到这里进行参观。这里有着世界最不可思议的名画,其中被称为世界第一名画的《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画作。为了一睹这幅名画,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人竟有数亿人之多。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幅画,在它身上隐藏着无数秘密。这幅画隐藏着列奥纳多精密的计算,他以古罗马的建筑学为基础,选择取得平衡的理想姿势,来绘制这幅画。注意观察的列奥纳多发现在大自然中,近处的山林是绿色的,远处的山林是蓝色的,他发现出现这种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的,他认为把背景画得又兰又淡,呈现了大自然的原本面貌,这种技法被称为空气远近法。这种画法使《蒙娜丽莎》这幅画更有层次感。大自然中物体的轮廓线不是很清晰的,列奥纳多把轮廓线抹散以合于自然,让坚硬的线条模糊化,即晕涂法,也被用于这幅画,使背景和人物完美融为一体。空气远近法和晕涂法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的。这种划时代的发明给日后的欧洲画坛带来了巨大影响。这幅作品,是列奥纳多倾其一生完成的作品。列奥纳多51岁时开始创作《蒙娜丽莎》,作画地点在佛罗伦萨的新圣母大教堂,教堂的柱子也画进了背景里。后来列奥纳多在64岁的时候,达•芬奇接受了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骑着一头驴,经过了三个月的旅途劳顿,从佛罗伦萨来到了法国 西南方离巴黎200公里的昂布瓦兹城堡。列奥纳多把《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带在身边。对于从不知生母是谁以私生子身份长大的列奥纳多来说,圣母和圣母的母亲圣安娜都是理想的母亲,圣安娜的微笑和圣母的微笑很相像,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很神似。或许这就是他到最后都放不开《蒙娜丽莎》的原因。

    蒙娜丽莎的右手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蒙娜丽莎》肖像画有着众多谜团,许多被称为肖像画大师的画家,都表示参考了蒙娜丽莎的姿势。连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拉斐尔都画过与蒙娜丽莎姿势相同的画。十七世纪著名的肖像画大师荷兰的弗朗斯所画的《平民蒙娜丽莎》和法国十九世纪的风景画家柯罗画的《少女》肖像画,都采用了蒙娜丽莎的姿势。

    全能天才画家列奥纳多,具有让许多大师竞相模仿的魅力。作为模特的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关于蒙娜丽莎到底是谁,众说纷纭,根据瓦萨里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岁的时候。而大多数认定她是佛罗伦萨富商的妻子吉奥亢多夫人,有人认为是赞助商的情人,还有人认为是列奥纳多的自画像。美国有个研究所,把列奥纳多的自画像与蒙娜丽莎重叠在一起,发现两者就像照镜子一样吻合。说起《蒙娜丽莎》的最大疑团,或许《蒙娜丽莎》是一幅假画。100多年前,《蒙娜丽莎》曾失窃,虽然在两年内失而复得,但没想到画作的尺寸却不同了。《蒙娜丽莎》是真是假,看来只有列奥纳多本人才知晓。许多谜团待解,或许谜团就是名画的魅力所在。据说《蒙娜丽莎》当这幅画作完成之后,达•芬奇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

    《抱银貂的女子》这幅精美肖像画,描绘了气质高贵沉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但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画中的人物略微侧坐,从解剖学原理上看比例完全正确,人物的面部表情温顺柔和,沐浴在光线之中。切奇莉亚生于1465年左右,她以美貌与丰富的内涵而闻名。达•芬奇的画笔非常生动地抓住她这两样迷人之处,同时又呈现一种动态,完美地平衡画面。她的脸向着右方,似乎是听见什么人说话而侧身。达•芬奇不但用这个姿势表现出动态,而且成功地让画中女子流露出如雕像般高贵、端庄的气质。列昂纳多用她膝上的白貂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因为白貂是尊贵的象征。希腊语中白貂是“galee”与画中人物的读音很接近,这个词暗指她的名字切奇丽娅-加莱拉尼(Cecilia Gallerani)。《抱银鼠的女子》是达•芬奇杰出的肖像画作品,体现了深厚的写实功力。这幅精美的肖像画,画面人物气质高贵沉静,女郎怀抱的白貂毛色光润,栩栩如生,充满朝气,充分体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这幅肖像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明暗的处理,画家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形神兼备,使得这幅肖像画得到世人的推崇。

    《受胎告知》是耶稣降生的第一个故事。圣经上说,玛利亚许婚了木匠约瑟后,没有同房,就受到圣灵感召而怀了孕。一天,耶和华遣天使加百列来到玛利亚家,宣告她将怀孕生下孩子,必须取名为耶稣。玛利亚听了天使的话,深感吃惊,说自己尚未结婚怎能生孩子?天使跪对她说,这是上帝的意志,你应祝福,后来她在伯利恒生下了耶稣。《受胎告知》属祭坛画,最初为梅罗德收藏,故又称《梅罗德祭坛画》,全画分三个画面:中间为主体画,描绘天使驾临玛利亚的闺房传达上帝旨意;耳幅分别是供养人英加布列赫特夫妇像和圣徒约瑟木匠像。画面虽工整细腻,但画家并不着意于人物精神刻画,也不紧扣情节表现,天使仅作告知手势,而玛利亚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地在读圣经。画家更着力于借宗教故事,描绘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环境道具,真实生动地刻画各种生活用品的质感和环境的空间感,显示出尼德兰传统细密画的深厚写实功力。从人物周围的各种用品和摆设及透过门窗远处街景描绘,可见静物画和风景画的成就,它奠定了后来的独立静物画和风景画的基础。从圣母玛利亚的的生产日期倒过来算,当时应该是春天。天使脚下开满了各色鲜花,有百合、鸢尾花等,统一采用春天的花朵。达•芬奇选用对称的形式,画了跪在草坪上传达神旨的天使和正悠闲地在庭院读书的玛利亚两个形象。两个人物身上的衣褶是达•芬奇经过大量习作之后把许多素描重叠在一起,才画下来的,这提高了作品的真实感。这幅画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手的位置,还有与桌子的距离,都会不同,是经过精密计算画出来的。这里的天使报喜画面富有戏剧性,玛利亚的神态虽然平静,左手往后一缩的动作也显露出她内心的惊讶。她似乎不能自持,怀疑她是否听错了天使的话。整洁美观的大庭院是运用科学的焦点透视法来展现的,宅院内华贵的建筑以及玛利亚跟前的雕花桌子都经过仔细的透视推敲。《受胎告知》是达•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件作品。除了有一点自由构思外,这幅画的场景都是达•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视画法来构思的。

    《岩间圣母》是一幅祭坛画,是达•芬奇于1483年受米兰教会的委托而创作的。画中描绘的是年轻的圣母玛丽亚在黑暗的洞窟里,圣母右手搭着幼年的施洗者约翰,左手放在耶稣的上方,好像要把这人和神在爱之中结合起来,耶稣旁边的天使用手扶持着小救世主,另一只手指着小约翰,面带一种温柔、奇异的微笑,其中充满了痛苦的预感。圣母完全像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母亲,她坐在那里,用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抚慰着身边的孩子。她的右边是小约翰——施洗者,左边是童年的耶稣和一个天使。她的音容姿态,显得美丽绝伦。感情被高超的手法表达出来。她的手势似乎包含了两种含义,既为她的孩子祝福,又在保护她的孩子。尚在蹒跚学步的小耶稣坐在地上,脸上既显露出孩子的天真,又暗含了超出常人的智慧。画中人物与景色搭配和谐,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圣母子、约翰、天使所处的山洞,传说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地方。那些岩壁像是庞大的深色结晶体。远处,从岩石中间看到带着潮气的阳光穿过雾云照在尖形的蓝山之上,神秘而又庄严。地下泉水在攀藤植物和石松根上潺潺流淌,地上遍布兽蹄形的水草叶子和淡白色泽兰花的花萼。在朦胧的洞穴中,人体轮廓渐渐淡弱,而面容在忽明的光线中如同细致的白玉,充满内在的生气。人神之母和自然之灵的水乳交融,使画面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和深邃的哲理。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岩间圣母》一共有两幅。这是因为当时的教会拒绝接受列奥纳多的画作,教会拒绝的理由是,画作中缺少表示神圣人物的光圈,也没有画出施洗者约翰的一大特征——十字架。虽然这是列奥纳多彻底追求真实的结果,但按照当时教会的观念,这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场和教会的争议长达20年之久,最后,列奥纳多让徒弟画了相同的画,请教会收下。当然,第二幅画明确地画出了光圈和十字架。幼小的约翰和基督耶稣在嬉戏玩耍。最早画出的《岩间圣母》收藏在卢浮宫美术馆内,列奥纳多卖给了占领米兰的新统治者法国国王路易十二。另外一幅《岩间圣母》,则在伦敦国家艺廊展出。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米兰公爵斯福尔扎公爵委托下,于1495年开始创作,直到1496年才告完成的作品。这幅作品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它高4.5米,宽8.8米,是一幅巨作。作品描绘了福音书故事中一个关键时刻,耶稣用餐时突然宣布在座有人出卖了他,众门徒大为吃惊。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表情和手势,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 众门徒震惊的情绪不仅流露在脸上,也表现在手部。有人双手按在桌上、有人竖指发问、有人扪心自问,而判徒犹大则是双手紧握着钱袋,身体略微向后仰,下意识想要逃避。 由于来自人体解剖的精确素描,使画面中对人物面部表情把握极其准确,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十二位门徒与耶稣基督的对比,简直就像是在眼前上演的一场逼真的戏剧,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对话。画面中朝后方延伸的深度,好像真的在那里有一个房间,造成了令人惊讶的超越真实世界的三维世界艺术感。注意观察可以看出,在十二位门徒中,莱奥纳多画了抹大拉的玛丽亚。门徒中有一个明显女性脸孔,熟悉解剖学的莱奥纳多是不可能画错的,这个传闻或许是真的。

    约1470年,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受圣萨尔宾诺教堂的委托绘制《基督受洗》,全画的人物虽已画完,但是还剩下背景没有画,教堂一再催促,限定韦罗基奥必须在复活节前交画。这时离复活节仅七天了,可是韦罗基奥又不愿敷衍了事,他决定带着达•芬奇去希莫尼湖写生,然后再画背景。不料途中遇暴雨,韦罗基奥受寒感冒,高烧不止。由于任务紧迫,韦罗基奥只好命达•芬奇来画背景。达•芬奇赶回佛罗伦萨,反复琢磨体会老师的创作意图,模仿老师的画风,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全画。第二天早晨,当达•芬奇揭开画布时,他惊呆了。原来,老师以达•芬奇作模特儿画的天使形象竟被嫉妒成性的师兄们刮掉了。他感到事态非常严重,时间又紧迫,他下定决心不辜负老师的委托,为了维护老师的荣誉,自己动手来补画这个天使。他找出老师原稿,以自己为模特儿,对着镜子,重画天使。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看了此画之后,对列奥纳多所画的天使惊为天人,他伸出双手紧紧抱住达•芬奇的肩膀兴奋地说:“它是如此的完美,看来我以后只能去拿雕刻刀了。” 从此他就封笔了不再作画,而达•芬奇声名鹊起,成为佛罗伦萨有名的画家了。后来,位于欧利维特峰的圣巴托罗梅欧修道院还订购了这幅作品,稍后创作的《吉内薇拉•班琪》,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

    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该画虽由于达•芬奇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达•芬奇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阴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1500年4月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国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开始为兰则塔大教堂的主祭坛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

    1502年,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来到罗曼雅,为波尔查公爵筑城,实施了许多工程建设。这期间,他撰写了《绘画论》,进行人体和马的解剖,研究光学和声学等。他还研究建筑术,进行城市的规划和防御工事设计。同时,他研究 数学以及空气、水波的运动。尽管如此,波尔查公爵也没有重用达•芬奇。不久,达•芬奇便毅然离去。

    1503年3月,达•芬奇再次回到佛罗伦萨,受命在该市的佛基奥宫为大会议厅绘制名为《安吉里之战》的壁画。同时,还在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后成为《圣母子与圣安娜》),这两幅画和《施洗者圣约翰》一起成为他极为珍爱的作品,最后遗存巴黎。

    达•芬奇画了许多素描作品,艺术水平已达到了极高的境地,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达•芬奇人生最后的三年,被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入法国,弗朗索瓦一世给予了他至高的接待,将其安置于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鲁克斯庄园,并时不时地去请教。达•芬奇则为香波尔城堡设计了螺旋双梯。

    1513年,达•芬奇来到罗马。他不愿迎合此时罗马教廷和贵族社会专事享乐、喜好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而且教皇还斥责达•芬奇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妖术”。在这种处境下,达•芬奇画了著名的素描《自画像》:面容苍老,忧愁痛苦中蕴含着愤怒,这正反映了当时达•芬奇沉重而不甘屈服的心情。

    1516年,达•芬奇来到法国,被任命为宫廷画师,法国国王给予他丰厚的年俸。不久,达•芬奇右手因为中风开始麻痹,但是他仍坚持用左手进行安布瓦斯新宫殿的设计,整理自己平生积累的手稿。

    1519年5月2日,年事已高的达•芬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他是在赶来的弗朗索瓦一世怀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人们以极高的规格,把达•芬奇葬在昂布瓦斯城堡的圣•于贝尔小教堂。他最钟爱的学生弗朗西斯科•梅尔兹(达•芬奇临终前将所有绘画作品和大量手稿都托付给了他)说:“达•芬奇的死,对每一个人都是损失,造物主无力再造出一个像他这样的天才了。”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和科学大师,1928年在他的故乡成立了“莱奥纳多达•芬奇博物馆”,之后又成立了“芬奇的莱奥纳多博物馆”(Museo Leonardiano di Vinci,位于芬齐市Conti Guidi古堡。)在米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ella Scienza e della Tecnica,地址为Via S.Vittore 21)中也有莱奥纳多•达•芬奇的专题介绍。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昂纳多”。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列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

    关于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解决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问题;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

    达•芬奇的人物肖像画画的和真人最为接近。他说,“绘画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 ,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

    达•芬奇说 ,“绘画是一门科学。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绘,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是依靠面以表现可见物体形状的。达•芬奇实现了绘画传播知识、让人能欣赏到美的两大功能。

    绘画第二条原理涉及物体的阴影,物体靠此阴影表现。人们将阐明阴影的原理,而后进一步阐明阴影如何使画面具备雕塑一样的凹凸感。绘画科学研究物象的一切色彩,研究面所规定的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远近,包括随距离之增加而导致的物体的模糊程度。这门科学是透视学(即视线科学)之母。透视学分为研究物体的轮廓线、研究距离增加时色彩之淡褪、研究物体在不同距离处之模糊程度三部分。

    单研究物体轮廓线的第一部分叫素描,也即勾勒物体外形的学问。于是由此发源了另一种专门研究光线与阴影的学问——明暗学。达•芬奇主张绘画不仅要求形似,而且更要求神似;要求画像在比例、透视等方面都正确,更要求它们的动态能表现出他们“心灵的意向”。

    达•芬奇的《绘画论》,散见于他的6000多页手稿和未完稿的《绘画论》中,可以按内容大致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础科学两部分。美学理论部分讨论了绘画的性质,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等问题。而基础部分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体的动态和表情以及自然现象等知识。

    达•芬奇的美学思想,集中在历来被称为《艺术比较篇》的一部分笔记里。自古以来,绘画由于和手工生产关系密切,不被认为是一门高尚的艺术,比其他艺术低一等。达•芬奇却证明绘画高于其他艺术。但在今天看来,比高下完全不是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通过他把绘画和其他艺术的比较,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的见解。

    达•芬奇根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这一个基本观点分析绘画和现实的关系,指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又根据古罗马以来绘画的发展史,指出,如果画家取法自然,绘画便昌盛,不取法自然,绘画就衰微,从哲学和历史两方面说明画家必须以自然为师。他说:“画家的心应当像镜子一样,将自身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数摄进摆在面前的一切物体的形象。应当晓得,假如你们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达•芬奇一方面是以自然为师;另一方面又十分强调理性的重要,他指出,“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象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东西,而对它们一无所知”。

    达•芬奇热烈歌颂眼睛和视觉。因为它是人的心灵和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所以,达•芬奇认为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最适于描绘物体的形态美和揭示自然现象的规律;又因为人类大部分知识来自视觉,所以,以视觉为基础的绘画,就成为人类认识自然和传播真和美的最有力的手段,成为一门科学。

    研究空间关系的是透视学。达•芬奇把透视学分成三个分支:线透视、色透视和隐没透视。分别研究物体的大小、颜色和形状同该物体与眼睛的距离的关系。达•芬奇结合许多生动的实例,一反常态,研究空气和雾霭对远景的色彩和形状的影响,创立空气透视和隐没透视。有了空气透视之后,画里的空间就不是真空,而是带有大气的空间了。由于远景和眼睛之间隔有朦胧的氛围,而不是一览无余,空间的深度感就加强了。

    一个实体占据一个三维的体积:物体的轮廓线包括了二维,第三维是物体的凹凸。透视学可以在二维的画平面上表现大范围的深度,但不能表现小范围变化的深度(即凹凸)。凹凸感只有借着物体的明暗变化方能表现。佛罗伦萨画派认为物体的凹凸感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达•芬奇写道:“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和影,除了实际观察外,还作理论性的研究。例如,他研究一个球体上的光和影。在明暗处理上,达•芬奇偏爱丰富的层次,首创明暗转移法即画像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

    达•芬奇告诉学生,画人像时最佳的光线是薄暮时分的柔和光,作户外写生时,如假想太阳为薄薄的云层遮掩,可以使人像柔和。他的油画《蒙娜丽莎》和素描《圣安娜》都是明暗转移法的典范。传记家瓦萨里说,达•芬奇的明暗转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这是很中肯的评语。

    达•芬奇在论述绘画来自经验时说,神的本质,灵魂等问题完全和感觉背道而驰,在论绘画的主旨时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在他看来,人体是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东西,所以,人体的比例必须合乎数学法则:各部分之间成简单整数比,或与圆形、正方形等完美的几何图形吻合。

    达•芬奇把人体的比例变成绘画、雕塑和建筑中和谐美的基础。人体研究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就是人体解剖,他认为解剖学是真实表现人的形态时,必须具备的知识。达•芬奇十分重视解剖学,研究这门学问前后有四十余年。他认为人体解剖是了解人体动态的钥匙。他讥笑有些画家不结合人的动作去研究解剖,结果画出的裸像,肌肉块凸起,疙里疙瘩很是难看。

    人体动态表情和心理的描写是达•芬奇的艺术的一个要素。达•芬奇认为“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他把动态、手势、表情看成是绘画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要求画家笔下人物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表现它们的思想感情。达•芬奇的这一人体动态理论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影响。

    风景和大自然研究,同样是达•芬奇画论中重要的主题。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以自然为良师益友,从马萨卓起,风景已是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达•芬奇更是盛期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中,最擅长以风景作背景的画家。在画论的这一部分笔记里,人们可以找到达•芬奇对风景和自然现象的许多壮丽的描写。

    总而言之,达•芬奇的绘画论,把他那个时代里和绘画有关的问题几乎统统讨论到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艺术革新家,在构图法、明暗法、透视法和心理描写等方面有巨大的贡献,又是历史上有数的学识最渊博的巨人。那部汇集他毕生经验写成的画论,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总结了他那个时代绘画艺术的成就的百科全书。值得惊奇的倒是他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还有它的现实意义,可供我们借鉴。达•芬奇的生命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痛心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作。”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就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纺车边的圣母》是达•芬奇1501年所画的一幅名画。2003年8月两名装扮为普通游客的窃贼从德拉姆兰里格城堡偷走了达•芬奇的名作《纺车边的圣母》。这件艺术品估价约3600万英镑,2007年在格拉斯哥一间办公室里找到了这件被盗的名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方绘画艺术大师》(沈正翔著)之达•芬奇(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jv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