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布鞋

作者: 山东宇哥 | 来源:发表于2022-06-25 23:03 被阅读0次

    夫的车坏了,送去大修,他公司离家远,只好开我的车去上班。临走满脸愧意,似乎没有汽车代步是委屈了我,还一再保证让4S店早点修好座驾,免得我辛苦。我嫌他啰嗦,挥挥手把他赶走了。

    我公司在家附近,步行15分钟。开车只需五分钟。但是停车却需五分钟,一个季度还有200多的停车费。我心里愤愤,却依然故我。究其原因,其实不过虚荣作怪。

    今天没车羁绊,我反而一阵轻松。夫走后我跑去鞋柜翻捡,意外地看到了那双布鞋,牛筋底、黑绒面,是最简单的款式。

    布鞋是公司团建去华中爬山的时候,我在当地的北京布鞋店买的。店员热情周到,了解我买鞋的缘由之后,推荐了这一款。当时店里促销,原价68,算我30。有了布鞋助力,爬山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到了山顶还惊喜发现我排名第三,获得了水杯一只,算是布鞋带给我额外好处。

    团建结束后,本想把鞋直接扔掉。想来想去,终究舍不得它的好处,于是带回来在鞋柜占了一席之地。可惜那次团建之后再也没有爬山的机会,我也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跑步也没有空闲出游。布鞋站在鞋柜里,有二分寂寞、三分平淡,不嗔不喜,不怒不忧,倒有一种佛性的释然。今天步行上班,这双鞋正好派上用场。

    买车之前我一直是走路上下班,那是五年之前的事了。五年前我一直盼着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坐在里面不怕刮风不怕下雨,一脚油门想去哪里去哪里。如今驾车来去好几年了,突然很怀念曾今步行来去的时光。只是习惯使然,每个决心步行上班的早上,进电梯后手不自觉地按下B2的按钮。及至开出了汇入车流,才恍然惊觉,只是无法回头了。

    今天机会难得,出门的时候心里还有点雀跃。公路上车行如织,非常拥挤。人行道上反而有点安静,偶尔有大爷大妈笑呵呵走过,手里提着豆浆油条一类的早餐。见到我象见到老熟人一样点头微笑,慢慢从身边走过。我心里不由得生出温暖和熨帖。

    通往公司的这条路十年间重建了两次,建设前后的变化非常大:单向变双向,双车道变四车道。路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逼仄。车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信号灯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一点也不少。

    小时候物资匮乏,生活艰难,别说汽车了,自行车都很少见。那时候的交通工具则是身上自带的腿脚。

    无论走亲戚还是赶大集,不管翻越五六里地去上学还是追逐各地游走的露天电影,靠的都是一双腿两只脚。

    走在路上,遇到一两个同行之人,说笑打闹,路途也就变得欢快了。至于孩子们扑蝴蝶,捉蜻蜓,抓蚂蚱、逮青蛙,则是步行的另一个乐趣。

    古人说,若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非“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不行,于是就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说。“足下”可到的地方很多,只要脚够坚定,天涯海角也不遥远;只要鞋够结实,千里万里都是风景。

    徐霞客和郑和是明朝知名的"游客"。徐霞客足迹遍及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书写游记,著有《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共六十余万字,囊括历史、地里、文学、动植物学多方面的知识,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郑和先后七次二十八年的出行,越过印度半岛,行抵中东地区,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赤道以南,立下丰功伟绩。他是世界航海的奠基人、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

    明朝等级制度森严,鼎鼎大名的锦衣卫也只能穿草鞋。徐霞客和郑和出行的时候穿什么鞋,我不得而知,想来应该不是马靴也不是皮鞋。但是他们一个写出了《徐霞客游记》,一个创造了航海的奇迹。试想,如果让徐霞客驾车而行,就算从南极走到北极,也写不出有价值的文字;郑和以船为脚的盛况古往今来绝无仅有,而他每到一处上岸交流,说到底还是一双脚的功劳。至于孔子周游列国,玄奘西行取经,莫不是一双脚走出的瑰丽人生。

    从前交通不便,所以路途遥远、车马才慢。那时候探访好友要以数月计,寄一封书信路上也要走半年。所以朋友相见才格外高兴,家书一到才万般珍惜。缓行慢走,一花一草都是风景,一风一雨都是情怀。那时候的人很快乐很简单,一个小石潭一篇美文、一场秋闱打猎铸就绝美的诗篇。

    如今路宽了车多了,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遥远的再也不是距离,而是走不近心灵的彼此。心小了就什么也容不下了,脚懒了穿啥鞋也走不出自我了。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穿上布鞋,行走天下。

    夫的车终于修好了,他把车钥匙还我,象卸下来一副重担。而我把钥匙锁进抽屉,布鞋放在门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的布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jw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