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曾经在私立学校工作过三年。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印象最深的不是上课教学或者什么的,而是每天的午餐。
学校没有食堂,午餐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自己班的教室里进行的。每天中午下课前,各班级的值周小组从食堂打回饭菜,再由老师均分给全班同学。
刚开始的时候,常常是前排的同学打回了饭已经吃光了,又要回来打第二次了,后面的还没有轮到号,结果是每次吃饭时,教室里都吵吵闹闹,乱成一片。后来老师就责令先打到饭的学生不许先动筷,等全班同学全都打完一起开吃。
即便这样,教室里也是难以消停下来。小家伙们一吃饭就兴奋,吵吵嚷嚷的就像菜市场。老师三令五申地讲也收效甚微,没办法,就想了个奇招,让学生在每次吃饭前,背手坐齐,背诵十遍论语里的那段名句:食不言,寝不语。那阵势就好像就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吃饭前必须做”三件事”一样,中规中矩的,很有意思。并宣布谁违反了这条古训就要罚背五十遍,再次违背就罚一百遍。
你别说,还真有不长记性的孩子,频频地违规犯矩,就站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背。开始声音很大,背着背着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光在那里嘎巴嘴没有声音,而且头越来越低,就好像在念经一样,样子非常滑稽好笑。
老师这么做也是迫于无奈,虽然似乎有点拘于形式、古板教条,但起到的作用慢慢地终于显现出来,时间长了,吃饭时的秩序逐渐好了起来。
由此看来好习惯是需要刻意培养的,也让孩子们明白做人做事的一些细微处的道理。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吃饭方面也做得精致入微,有理可循。至于食不言寝不语应该是最起码的规矩。
记得小时候,父母就常教导这些。父亲那时在生产队里当保管员,常常由于工作忙,不能按时回家吃饭,我们只好坐在饭桌周围等,哪怕饥肠咕噜,都要等父亲回来才能吃饭。
有一次,弟弟饿极了,叫嚷着母亲要先吃,母亲说:你爸爸那么辛苦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你们一张张嘴?吃饭等一下都不愿意,将来还敢指望你们回报个啥?
至于家里来了客人,一定要等客人用完了,小孩子才能上桌。还有诸如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剩饭、不能掉饭粒,掉了饭粒一定要夹起来吃掉,吃菜时不能来回扒拉,而且要夹靠自己这一边的等等。
不知几何时,这些规矩悄悄地变了,现在的孩子成了太上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随孩子意愿,花钱随便、小食品随吃,全家人围着孩子转。
过去小孩子过个生日,顶多给你煮两个鸡蛋。而且父亲会让你先把一个送给母亲,告诉你知道:孩的生日就是妈的苦日。现在可好,小孩子过个生日,动则就得上大酒店,摆上一桌,带上皇冠,恭敬得像太上皇一样。结果导致孩子什么规矩不懂不说,还养成了自私、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这对于他们将来人格的形成不会有任何好处。
这种现象的过错不能怨孩子,而是大人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偏差。也说明了众多的家长们素质教育理念上的缺失。而缺失导致的恶果则体现在后一代身上。再往大了说,整个一代人道德缺失的恶果,最后还得由 整个社会乃至全民族共同来品尝。
等到那时,我们再后悔,是不是有点晚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