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诗《夜以寄北》李商隐
君未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唐朝后期极具时代烙印的诗人。因为经过李白对孤独感的追逐,杜甫对死亡感的逼近,晚唐诗人迎来了无力的残存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催生出了诗人别样的人生情愫,那便是不确定的美。
李商隐便是将这种不确定的美发挥到极致的诗人。他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将夕阳西下的无限美好和美好逐渐消逝的残酷两相对照,悲悯中更增添了一份珍视感。
而这一首《夜雨寄北》更是将这种情感化至臻境。
你问我归期,我只能说没有归期,你也不必抱有期待。
巴山夜雨连绵无绝,转眼间水滴满池,秋的睡意全无。
此情此景,不由让人幻想,有一天我们终会在西窗下剪烛夜谈,我会向你说起“巴山夜雨”,你会向我倾诉“归期未有”。
问“归期未有期”,听“夜雨涨秋池”,幻“共剪西窗烛”,忆“巴山夜雨时”。叙述如此一顿一转,当中的曲折、深婉,触人心弦,将诗人想见而不能见的遗憾,转化为“此情若有,自在心头”的美好情愫。
《夜雨寄北》,一诗,两地人,一场夜雨,成就的不只是一首恋曲,它拓宽的更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一寸心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