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数是一把尺子
——写在期末考试分数将出之际
郑标工作室周国新
拿通知书的日子到了!那上面的数字成了老师、家长、孩子关注的焦点,辛辛苦苦一个学期,好像都需要那一排数字来证明。其实这一排数字是老师艰难地填上去的:分数高的填时可以轻松一点,分数低的填时就纠结了——填真的,老师不好意思,学生、家长都不高兴;填假的又是对学生、家长知情权的侵犯,还是对老师教学问题的遮盖。对于我而言,我选择了前者,在情与法之间,情让位于法。
当然,这个选择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怎么让这些影响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呢,下面我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分数,检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分数,是一把尺子,既测量学生的学的质量,又测量教师教的质量,同时也测量家长配合质量。
抛去个别学生可能存在的不实的分数外,学生的考试分数综合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分数的高低取决于上面三个因素的合力的大小,因此,面对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分数,孩子要想这个分数是否跟我的学习态度相配,是否展示了我真正的学习能力,我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要坚守,有哪些要改善。当然,有些孩子理性思考能力还没形成,这个过程要老师或家长指导着才能完成。如果家长没有这个意识或能力,学生也没有主动请教老师的意识和能力,老师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这样被老师无意忽略的学生就失去了一个重视自己分数,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机会。
面对分数,多数教师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习惯进行思考:这个分数与我的教学水平之间是否匹配?从主观方面,我怎样做才会做得更好?我过去的教学行为中哪些要坚守哪些要改进?
也就是说,学生的分数是否真正反映了我的教学水平?进行这样的真思考之后,分数不仅是一种检验,还成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的一个助力。
家长在孩子的分数面前,一定是有所感触的。但这些分数并不是老师和孩子共同劳动的成果,它还闪烁着家长的智慧和辛劳。当然,教学主要靠老师完成,家长只是扮演保姆、陪练、监督等角色。但这些角色,如果没有,对于那些尚未成年的孩子而言绝对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的分数同时也在测量家长这些角色扮演的水平和质量。
二、分析分数,找出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在分数的测量功能完成之后,我们就需要对分数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了。分析的目的不是用以惩罚和批评,而是用以改进和提高。
首先,还是学生。学生在知道分数之后,高兴也罢伤心也罢,切不可过于情绪化。学生需要的是冷静客观的分析:
你应当,认真分析自己的答卷,得分的题目中哪些题目是自己凭实力做出来的,这是自己学习的真正水平;哪些是自己凭运气做出的,比如靠前复习正好复习到了这个考点,考试时无意间看到了学霸的答案,随便蒙着乱写竟然写对了等等,这些偶然因素占多大比例,这些尽管得分了,但不是自己实力的证明,是靠不住的。
你应该,仔细审查自己的答案,失分的题目中有哪些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是一种怎样的失误(知识点没记住,审题不仔细,写字不清楚,答题不规范等等),有哪些是老师的原因(老师没有指导,老师指导错误或不到位,老师讲授不清楚等),有哪些是题目本身的原因(题目太难,根本没见过,题目错误,印刷不清楚),有哪些是环境的原因(考试时周围不安静,考试时间不足、老师收卷过快等)。
你应该想自己的失误应该如何避免?怎样更好地利用同学、老师等资源,怎样提升自己的理解题目、解答题目的能力和水平?自己是否在平时每日合理地分配了学习的时间?是否说闲话、做闲事、想闲思的时间太多了?我的学习习惯有没有问题,学习方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当然,很多学生没有这样的分析意识和能力,家长、老师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引导。而不是简单地表扬或批评。
其次,教师也要分析多数学生得分是因为什么,失分是因为什么,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习惯之间有哪些直接的关系,自己以后当如何改善。
最后,家长也要分析自己与孩子成绩的关系。孩子在家有多少时间学习,有多少时间在玩,学习时是真正思考,还是一抄了事?孩子学习上的优点是啥,我表扬过吗?孩子学习习惯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我批评过吗?
在上面的分析完成之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以后怎样改进,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三、抛开分数,付出持续的努力行为
分数终将成为历史。分数的意义经过上面的分析已经失去。在新的日子里,我们不需要扛着分数的重担去开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瞄准自己的方向,付出持续的努力,养成一种不懈追求的习惯,扬长避短,争取笑到最后。
总之,面对已经成为历史的分数,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理智分析,智慧对待。分数高低,有主观原因,我们改善;也有客观原因,我们接受。分数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长、亲子和谐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