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偷过瓜吧?这句话在70后中问一问,十有八九得到的是肯定的答案。
那时的庄稼地里,总是冷不丁地就冒出一块瓜地来,绿莹莹地,滚圆的大西瓜,用手一敲“嘣嘣嘣”,清脆响亮,甭问,熟透了,用刀轻轻一碰,“彭”一下就裂开了。红的瓤,黑的籽,咬一口,汁就顺嘴淌下来了。
也许,香蕉啊,提子啊,没吃过,瓜总是少不了的。
那时候的人啊,热情,淳朴,邻里之间相处的极好。头茬瓜下来,三奶奶准会第一个给妈妈送来,“她二婶子哎,头茬瓜,快给小孩尝尝!”
妈妈人缘极好的。
当然,真的只是尝尝而已,因为要指着这些瓜卖钱的。
瓜卖过了大流市,也快罢市的时候,三奶奶还会来,“她二婶子哎,再不吃就罢市了,吃不到了”。这时候,三奶奶背来了一粪箕子,当然了,大部分都是上不到台面的,小的,半生不熟的。多了,不当好草了,妈妈也会剁一些喂猪。
按说,从头到尾,也是不缺瓜吃的。可孩子们,还是要去偷。偷来的好吃吗,也许吃不是主要的。
天热,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但那时有清澈见底的小河,小河里多是些女人洗衣服。还有一条大河,水浅的地方,下面是细细的、干净的河沙,沙上有小小的鱼儿在游。这里便是男孩们的天堂。在岸上脱掉衣服,找个至高点“扑通”跳下去,欢得不知怎么好了,有扎猛子的,有学狗刨的,有逮小鱼的,有在沙上挖泉子的,更有甚的,比比谁尿得高、尿得远,瞧瞧!
直到日落西山,才恋恋不舍开始返家。好好的路不走,偏要钻庄稼地,头里先走两个机灵鬼,探头探脑,一瞧瓜地没人,往后一挥手,“鬼子进村喽”一溜七八个,四散进到瓜地,专挑大的拣。还有的呢,摘了一个大的,往前一看,哎,还有更大的来,扔了这个,再去摘那个。哪个主家摊上,哎!怎么说呢,孩子吗。
十回有九回得逞。偏有那么一回,被主人逮个正着,撒腿就跑,瓜还不撒手呢。主人一边撵,一边吆喝,小的吓得哭,大的一声喊“快散开!”四散逃去了。
瓜藏起来,明再来,开品瓜会。家里大人还什么不知道呢。
这些都是男孩子的乐子。
我小二姐也极淘气。我家前面坡上开了一片荒,人家种上了小甜瓜、小少瓜,由于管理上心,瓜长得很是喜人。
那天中午,四下静悄悄的,正是午睡时节。小二姐偷偷钻人瓜地里去了。绿的,白的,摘了个不亦乐乎,手里一个瓢子,眼看端不动了。“汪”不知从哪窜出一只小黄狗,“妈”!小二姐一咕噜趴在了地上,瓢也碎了,瓜也烂了。
结果还是人家重新摘了几只瓜,连哄带劝送小二姐回了家。妈妈赔了不是,对着大哭的小二姐,哄也不是,骂也不是。
偷瓜、偷杏、偷桃,都是极有趣的。
孔乙己言“窃书不算偷”,吾以为,窃瓜自然也不算偷。都是小孩子嘴上的吃食,能算偷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