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韦小宝和郭靖是一类人
2022-07-19
这几天说学徒,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郭靖,郭靖最喜欢说的是:久仰久仰,前辈你谁啊?
金庸年轻的时候认为在一个人要成大气,不仅是能学到东西,而且要有所作为,那一定要正直要纯朴要广结善缘广种福田,不一定要很聪明,这是他的一个看法,他就把他的这个理想的形象塑造成郭靖。但是后来老了,就觉得还是韦小宝那样的比较靠谱儿。因为在我们这里,太正的人,也成不了气候,我们这里需要亦正亦邪。
韦小宝正的时候挺正的,挺讲义气的,邪的时候那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是金庸的成功学,那金庸的教育观也是体现在郭靖这个人身上。当然了韦小宝也是,韦小宝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他是一个比较等而下之的郭靖。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他也是很虚心的,很和善的,见谁都是那种典型的好为人徒的。他到哪儿最后都能碰到一个能教他的人,都能碰到一个愿意把自己的那些秘传,传授给他。一个在宫里头那个太监都教给他,把他自己的那个独门秘诀教给他。郭靖,更典型,更纯粹。
郭靖的那个名言是不管是见到谁,首先是“久仰,久仰”,然后再就傻乎乎的“可是前辈你到底是谁呀?”当然这就反映他比较纯朴,比较傻的那一面,但也能反映他不管是谁都要“久仰”。就“三人行,必有我师”。
郭靖以前的老师也一般,江南七怪而已,越学越高级。他最后之所以出乎意料的,谁都没想到他能成为顶级的大师的原因就是,他不停的广结善缘,这个广结善缘具体的就是如何能够让人发自内心的想教他。一般老师是不愿意教笨学生的,但是这么笨的一个人有那么多的人愿意教他。包括,你像邱处机是不应该教他的。还有老顽童,后来也从他身上学了很多东西,还有洪七公,见人就磕头,见庙就烧香,所以最后他能够集大成,我觉得郭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好为人徒。
一辈子在能够教别人之前,多一点时间累积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弟子,本身就是一个广种福田持续成长的过程。
有一次我看南怀瑾南师的书,他第一句话就是讲,人分成三种境界,有一些人做老板是用自己的弟子,有一些人是用自己的朋友,有一些人是用自己的老师。那最后的境界是不一样,你看周文王,他能够拿下天下是因为他找到了姜子牙。
古代他这是一个模式了,就是你要得天下的话你必须要找到高人指点,必须要找到老师。所以你像周朝就是因为找到了“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你看看刘备,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三顾茅庐,就是请诸葛亮出山。他花了很大的功夫,也是好为人徒。最后他完全是感动的,这个诸葛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是故意在摆谱,故意不在家。另外也有个可能是,其实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也许是可以看到曹操这一方是比较有机会统一中国的,但是他后来还是被刘备的这个诚意所打动,他需要刘备心悦诚服的请。
毕竟很多人所谓的师生关系很容易完的,就是也算是请了。诸葛亮需要刘备是真心的,所以坚决不出去。“亮乃一耕夫”,一直是推脱不出去,最后刘备用的是那种一下子能够把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最隐秘的地方都一直搁着的那个欲望,就是“做帝王师”的那个欲望,让它泛起来,激活他的那种欲望。他不是说,“你不帮我,我怎么办呐,求你帮帮我吧,你要不帮我我就完了”,他不这么说的,他说的是,“先生如不出山,于天下苍生何也”,你想这个诸葛亮完全被击溃了!
你不出山,不是说我刘备不行,而是苍生,用网民的力量打倒你!
真正的学习是在做中学,师傅告诉你的不是知识而是带着你手把手的带着你口传心授,建立工作的习惯。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