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与偏见》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
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爱情片,讲述了19世纪初期英国的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五姐妹的爱情与择偶的故事。

当时18世纪的英国主流婚姻观是:婚姻的快乐完全是巧合,对伴侣的缺陷与不足,知道的越少越好。

而女主伊丽莎白不畏世俗与权势,她坚持婚姻必须以互相的爱慕为前提,因此,在婚姻的选择里,她用真诚与世俗不停的对撞与冲突,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的张力。

另一部电影,《怦然心动》,我也看了很多遍。

由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间的有趣战争。
故事很简单,内容却很丰富。其中有一段父女之间的对话。
父:你为什么喜欢他?
女:我觉得跟他的眼睛有关系。
父:可是你得看整体。
一幅画不仅仅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叠加。
牛本身不过只是牛,草地不过是草和花而已。
阳光透过树林,不过就是一缕光线。
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就会产生魔力。

女儿说,直到一天下午,我爬上了梧桐树,才领略到爸爸说的话。我会在树上坐几个小时,看风景。
有些日子里,晚霞被落日披上了一抹紫,一缕粉。而另一些日子里,而是一大片热烈的橙。天边的云彩会像火一样绚烂开了。
就在这样的落日下,父亲讲过的那句话:整体表现超越部分叠加。我终于发自内心的明白了。

最后,那棵树要被社区砍了的时候,女孩坐在树上不肯下来,她竭力恳求男孩和她一起抗争,男孩却走开了。

女孩对男孩一见钟情,在追求他的路上,也一直在用心衡量着对方的真诚。
生命的张力也在简单琐碎的故事情节里肆意的伸展。
我常想,这两个故事如此吸引人除了本身是爱情故事的魅力外,深深吸引观众的是女主角的生命张力,是她们拿本心与这个世界对撞的生命的姿态。
我们大多数人,一路走来,在世俗的层层掩盖之下,都藏着一颗本心,它是驱动我们人生的根本动能,它像内核一样,决定了我们的外在。
你会选择穿什么衣服,你有什么样的审美,你追求什么样的身材,你有什么样的朋友,你选择什么事业,你对自己的定义是什么,你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这些都由你的本心决定。
即使意识会左右我们的很多选择,但当你需要执行力去实施的时候,本心就会跳出来告诉你意识的选择到底是不是你真实想要的。当你意识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而内心抵触时,那这件事注定你是做不好的。
扎克伯格做出了Facebook,马化腾做出了QQ,张小龙做出了微信,如今散落在互联网上的成功的创业者,他们之所以在互联网上熠熠生辉,有些是因为判断力看到了先机,但好像更多的是出自本心,本能的热爱这件事。
想起罗胖的话:没有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我们总是对未知对世俗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却不懂得拿出本心也能活出自我,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的追求,在当今的这个世界,有个性的活似乎并不难。
原来,我们爱看的影视剧里,也藏着我们的本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