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看书了,看一看这个男人 。
至今没有一部电影,拍出他如此放任自由的人生。
对拉里来说,人生最大的满足是精神上的满足。
如果这是一部电影,那它会是一部纪录片。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他在这个人生故事里是一个作家的角色,与他现实生活中的角色相吻合。实际上,作者在第一章的时候就有介绍,这是回忆一位故人的,但是作为作家,难免会掺杂一些想象的情节来弥补一些经历空缺,不过这并不违背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
毛姆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拉里和伊莎贝尔。他们青梅竹马,本来会是情投意合的夫妻,但是生命的洪流把他们冲散了。这不是讲关于爱情遗憾的故事,相反,他们的分道扬镳却是值得庆幸的。年少时的喜欢,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而改变。
电影《小妇人》截图拉里因为在战争中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死在自己的面前,战后结束回家后他就变了一个人,虽然他还是那个在人前开朗阳光的人,但是他也多了很多对生命的深思。他变得非常爱看书,家里人推荐他去上大学,推荐他一个在他们看来非常不错的工作,拉里却选择了其他出路,一个人远走巴黎学习。
电影《赎罪》截图巴黎,对伊莎贝尔的舅舅来说,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角力场。伊莎贝尔的舅舅也实现了他的抱负,他的八面玲珑让他在巴黎成为了还算是不错的绘画藏品中间商。他的体面生活倒是反衬出拉里的捉襟见肘。
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截图拉里只租了一间小屋子,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四面墙壁。因为靠近图书馆,方便读书,他每天都待在图书馆里。像是《超体》里疯狂吸取知识的寡姐,不同的是,拉里没有那么智力超群,他大海捞针一般寻找答案,尽管不知道答案什么时候浮现。
他的未婚妻伊莎贝尔来到巴黎找他,他说过如果2年内没有找到答案, 他就会回到美国安心结婚工作。他们争论了起来,已经行走在路上,半途而废显然不是查理的风格。“我决心探索上帝是否存在,查明罪恶存在的原因。我想知道,我是否拥有不灭的灵魂,或者我在死后是否就不复存在。”人类里几千年类一直问这些问题,好像这些问题是不得不去问的,如果没有答案,必定会有人继续问下去。拉里的思想与伊莎贝尔越来越远,而且贫苦的生活,跟伊莎贝尔对富足生活的热忱差之千里,我们不能责怪人们各自的人生追求,拉里没有妥协,伊莎贝尔嫁给了别人。
电影《傲慢与偏见》截图拉里爱读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不是只有读书,他也体验生活。“每当我精神上达到了饱和点,每当我读书不能全神贯注时,我就会去找份体力活来做,这样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可以相互补益。”恰恰是因为体力劳动,转移了注意力,使得能够停下煞费苦心的哲学思考,暂时远离一时找不到答案的苦闷。
拉里去煤矿工作,流浪打工,远洋到印度。尝试信奉天主教,发现上帝的慈悲是假的,他创造了人类,却也创造了罪恶。在印度,拉里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平和安宁。恒河边那些施礼、祷告的人让他难以忘怀,他们的信仰是一心一意,没有保留,没有顾虑,那种信仰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每一个细胞。印度教主张灵魂轮回说,恶有恶报,又阐释了世间存在恶是一种必然。如果所遭受的罪是前世所犯的罪,那么就会服帖地忍受它,并努力地在今生行善,使得来世少受一些苦。并且,人们会同情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减少别人的痛苦,却没有理由怨恨或者愤愤不平。
电影《摔跤吧,爸爸》截图印度阿萨姆静修处,一个知名的瑜伽士吸引了一些信徒,为他们讲道,给他们带去平静和幸福,拉里在那里拜他为师,待了2年,然后开始了森林隐居生活,听虎啸或者大象穿过丛林时的吼叫,在森林里远足,坐在高处看山脉在面前延伸,俯瞰下面的湖水。在生日那天凌晨,他想到那个经常去的高处看日出,他感觉到自己入定,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然,好像自己羽化升仙。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截图拉里拜别了师父,在一艘顺道回美国的货轮上打工回到了美国。他把自己继承得到的财富散尽,过着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也许先在修配厂里找个工作,然后当个卡车司机到处跑,之后,可能会试试他那开出租的想法。他没有野心,也不求名利,成为公众人物只会令他反感。所以他很可能悠然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并乐在其中。这就是他,很真实,但是这个人物又像不存在一样。他始终信仰人生最大的满足是精神上的满足,抱着无我和无求的态度,不断地完善自我,做着他不认为是贡献的贡献,像是著书立传或是传经布道。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截图毛姆在这本书里写出了拉里不顾世俗、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生,在拉里看来,人生最大的满足是精神上的满足。不要工作和爱情,不要金钱和名利,为了解决人类历史长河里存在的哲学问题,他孜孜不倦地阅读,试图寻找答案。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像他这种程度的“断舍离”,但是阅读,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拾起来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寻找答案,网络资源纷繁零碎,拿起书,一起加入阅读的行列吧。你接触到的人和事跟周围的人都差不多,这也导致眼界受到局限,通过看书,通过阅读这一座避难所,就可以跟甚至已经去世的人交流,可以得到更多的观点,也可能找到属于你的真理。
作者简介:
英国作家毛姆,以犀利文笔闻名,作为“无所偏袒的观察者”强调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出版方:
以“激发个人成长”为宗旨的读客,策划的这个选题。读客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毛姆的几部代表作,包括《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