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试着看过这本书,但当时觉得本书的开头实在是索然无味,于是没有坚持看下去。时隔一月之久,机缘巧合下再次打开本书,抱着一颗求知的心,耐着性子看直到本书的主人公“拉里”的出场。接下来便被拉里想要追求什么却不知道那是什么的人生困惑引领着,想跟他一起去寻找去求知。后来我简直爱不释卷,上班途中看,午休时间看,下班时间看,晚上回家休息时也看。于是总共历时三天左右看完了本书—《刀锋》。
在谈论本书之前我还想谈一点关于看书的目的。我看过一些名人大咖说过:“看书应该不带功利心的去看。”但我却认为看书当然是奔着有所收获才看的,你想从一本书中了解到什么,汲取什么滋养才会选择去看或者不看一本书。如果这算是“功利心”的话,我是认为“看书需要功利心的”。
说回本书。这本书吸引我的主题是:拉里一心想要追寻的精神生活上的满足。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他只是知道自己不想像平凡人一般把工作家庭作为毕生的事业来经营,理所当然而又世俗的跟常人一般过完一生。于是他通过持续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涉及文学,宗教,哲学,神秘领域等方面的阅读,想从书籍中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找到内心想要的答案。
后来他又在大量阅读的同时辅以游历世界的方式,想加速找到内心追求的过程。在游历的过程中,他遇见了许多人,经历了许多事,在精神和肉体都得到磨练沉淀之后,他总结了这样一条适用于他的处世箴言:平淡处世,凡事随和,慈悲为怀,戒除私心,节制性欲。我不记得是拉里认为,还是毛姆觉得拉里认为“人生最伟大的理想应该就是自我实现”。但看了本书,我对“自我实现”这几个字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困惑,究竟要自我实现些什么呢?
其实到最后我不禁也疑惑起来,拉里追求的东西到最后好像只是明白了人生的莫可奈何。既然知道有些事情无法避免,也就只能尽力而为。我想拉里不会觉得不值得,终其一生追求的不过是小孩子都说得出来的浅显道理而已。因为拉里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得到的是对这些道理的理解,是内心深刻的明白。而不是所谓的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罢了,我认为这应该就是拉里追求的意义。
本书文段中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如下这么一段话:“即使时间永恒,善仍是善,白依然白;中午的玫瑰虽不比清晨来得娇美,曾经娇美的事实并不会变。世间万物都有终点,傻子才会以为一切不变,但是更傻的是不去把握当下,及时享乐。如果事物的本质就是改变,不妨把它当作人生哲学,濯足清流,抽足再入虽非前水,依然沁凉不减。”我认为这是对读者表明生活中要关注当下的警示,要及时享乐的提醒。当然这并不是让众人无节制地去追求快乐,正所谓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多烦忧,唯有今日尚可。
钱财,名声等许多皆为身外物,做不到像拉里那般认为这些是负累而散尽钱财,但做一个世俗的人,要有钱财与名声但不过分追求就好。同时精神财富的积累才应该是多多益善,极尽追求也无不可。行将就木之时,还剩下的只有精神作陪而已。精神财富才会永远属于个人。
虽然也在尽力写文字,但总还是觉得不尽人意。就像这次的读后感,写的真是磕磕巴巴。写完自己都产生怀疑,内心的想法不能用文字跃然纸上的感受真是很难受。不过还是尽力而为吧,至少我现在知道好的文章一般都是使用流畅浅白的文字汇集而成,不过度使用华丽的词藻堆砌,不显迂腐或卖弄。一如至理名言一般都简单明了,不会晦涩难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