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最大的收获可能是读了《古文观止》的电子书,也同步找了点参考资料加深理解,可以说完成了多年来通读这本书的小愿望,最近我找出了刚工作时买的这本书,又从头开始朗读,一遍翻译,一遍原文,读一遍有一遍收获,凝练简洁的文字带给人的是思想的洗礼,我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坚持下来。
对于《古文观止》的第一篇为什么安排《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历来解读不一,人们对郑庄公这一看似无原则的退让背后深藏的老谋深算甚是不耻,认为郑庄公为何要以阴险政治家的身份对待自己的亲弟弟共叔段?从行为来看,共叔段得寸进尺,从情感来看,恃宠而骄,但想法单纯,有一种胡作非为地蛮干精神,以为争权夺位就是单纯多占地盘,光明正大地把野心写在脸上,可是他不懂得收买人心,不懂得韬光养晦,这一切都过于急躁冒进。
反观郑庄公一直是胜券在握的姿态,似乎是掐指一算,就对事情了如指掌,弟弟犹如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他不动声色,坐观棋盘,顺势而动,策划着整件事情的进展,这也是他历来受人褒贬所在,为什么不互通使者,推心置腹指出利害?为什么不以温厚长者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难道他内心深处一直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愤恨不平?一个嫡长子被取名“寤生”,这个名字有多少来自母亲的嫌恶,有多少次成为别人的闲笑谈资?或许是因为这种不可言说的情结让他内心对这个弟弟心存芥蒂,怀恨在心。做弟弟的可能从未知晓。从这方面说,郑庄公是在一群人的冷眼中奋起的君主。
从后面的《郑庄公戒饬守臣》我们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一个形象,他行为恰当,言辞温婉,考虑周全,目光长远,在那样一个外交场合提到自己的家事,似乎有一丝愧对弟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任何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人之本能,在春秋动荡的时代,励精图治的君主力争一席之地,文治武功,内政外交,又怎会将君位拱手相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