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漂洋过海的鱼
“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柳青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我所借来的这个版本,其外包装印有淘宝开创者马云、新一代导演贾樟柯的推荐之语,说是对其影响很大。加之,另有一位我本人颇为欣赏的老同学曾在QQ空间提到此书,语气很是认同。如此,我想要阅读的欲望便更加强烈了。果不其然,非常符合我的口味,看罢,确是路遥的风格,更有《平凡的世界》的昨日之感,更感觉高加林是成长之前的孙少平,孙少平是成长之后的高加林。我想,还有一点路遥个人的影子吧!
高加林,《人生》的男主人公,在小说里他的命运几乎被他人、被时代环境操控。开篇就是代课的民办教师职位被村里大队书记的三儿子三星顶下和高的一系列情绪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变化。其后,高又因为自己叔父的职位原因,稀里糊涂从农民一夜之间变为县上的通讯社干事,而后,又因被人揭发,重新回到农村的土地。
然而生活的戏剧性远比小说来得强烈。
曾在农村与之交往,之后又被高主动抛弃的恋人已嫁作他人妇,更悲哀的在于当初的抛弃是源于高虚荣心的驱使而非双方感情的缺失。让我现在来回想这部篇幅并不浩繁的中篇小说,感受最深的是:似乎没有谁对谁错,彼时彼境,故事正如生活一样上演。谁在年轻时没有真心爱过一个人,没有因为爱情之外的原因而匆忙选择另一个人?谁的成长没有受过良知的熬煎和情感的折磨,没有过腾飞在现实土壤之外的美丽幻想或者说梦想?也许,都有。
高加林的故事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社会大环境、国家大政策对于个体命运的推动或阻碍,是谁说“你现在所经历的,都是生活最好的安排 ”?高是不幸的,因为他的梦想被现实狠狠击了一掌,同时,他真心爱和真心爱他的人已嫁作他人妇。然而,他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因为这一切发生在他二十四岁时。因为年轻,所以还可以让人生有机会不同。路遥许是内心柔软了一下,也有可能是生活的逻辑本就如此,最后一章按理来说该是故事的结局了,但是路遥标注——并非结局。
【读书】读《人生》有感是啊,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怎么就结束了呢?一个人怎么能那么幸运,在遭受人生重创之后又即刻被幸运眷顾呢?最后一章里,高回到村上,村上的学校说是又需要增加一位民办教师,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后门”让高获得这个机会,包括曾被他抛弃的恋人。幸运乎?未必。大队书记三儿子三星的教师岗位本就是顶替高而得来,但不是下一秒又被一个裙带关系更深的人顶替了吗?生活的戏剧,环境的操控真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且屡试不爽。如此看来,高将再一次接受命运的安排,通过“后门”再次摆脱成为农民的命运。从感情上来说,我不希望高再接受这样的“幸运”,可从现实上讲,高确要把握这个“机会”,因为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他都需要。只是,这究竟是机会还是再一次的轮回呢?不得而知。
生活远比小说戏剧,也远比小说残酷;生活是故事,故事中演绎生活。好书是生活的伴侣,可洗尽铅华、温柔戾气,亦可历经人生、怡情怡性。关于《人生》 ,一气之下,仅可表达到这里,或者说,只愿表达到这里,其中百味,愿与有缘人回味,此处不尽言。
原稿写于2015.4.11
附:路遥个人简介——
路遥(1949.12.3—1992.11.17),原名王卫国,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其中, 《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于2015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1992年路遥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去世,英年早逝。
作者原创公众号@《拔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