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国际是个好地方
这篇文章像一个具有软文性质的广告。
我换过好几次工作,呆过好几个学校,但还没有一个学校让我像现在一样,在一年之内,心甘情愿、发自肺腑地为她写过这么多赞美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晨山之旅:从真理到方法》。最近,叶开老师的回炉论引发广泛争议,我之所以坚定地站在叶开老师一边,是因为运城国际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回炉的最好地方。来到运城国际学校,第一个收获就是让狂妄的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感到无知,才有了回炉的需要和可能。第二个收获就是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回炉方法,正如我在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从来没有一次研修,像这次一样,被大家所期待;从来没有一次学习,像这次一样,能让人有一种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体验;从来没有一次培训,像这次一样,能如此凝聚人心;从来没有一次远行,像这次一样,能让人有一种精神皈依的温暖体验。”所谓研修,就是经典共读。唯有共读,才能形成共同的语言密码,才能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文化,才能理解教育的真谛,才能自觉守护团队的教育理想。
第二篇文章:《我们的共读史》。共读是运城国际学校最核心的学校文化。最顶尖的共读,当然是每年暑期干老师带领大家共读的核心书籍。去年暑假共读的是与诠释学和审辩式思维相关的书籍,今年则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干老师的朋友圈推测,他这几天正在备课,阅读的是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据说可以帮助读懂《存在与时间》。除此之外,运城国际学校还有文科之夜的共读,由谌洪果老师带领大家共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等书籍;语文组共读的《德语诗学文选》,英语组共读的《思维与语言》,新老师共读的《儿童人格教育》,以及指尖渡同仁共读的《大问题》、《高手》等书籍。在文章中我有这样两段话:
今天,老魏知道了我们的共读计划,立刻安排后勤布置共读室。老魏的效率,共读室的优美,大家的积极,真是前所未见,让人惊叹和感动。八点半,大家准时到达共读室,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大文科共读群就此形成,文科中心正在汇聚。
第一天是共读启动仪式,大家各自认领《大问题》的导读任务,没有人推诿,而是积极认领,并提出各种建设性建议。我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相信,由干老师开启的这扇智慧之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开得越来越大;我们相信,共读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而且会经由共读进入深度教育的堂奥。
很多教育界同仁觉得共读很美好,但践行起来很困难,我深切地理解,因为缺少系统支持,然而,在运城国际学校不一样,这里有强大的支持系统。
第三篇:《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在这篇文章我写到:“我相信,人只有在遭遇高手、遭遇大美、遭遇并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成长。所幸的是,我们正在遭遇着这一切;我们的挑战是,必须有足够勇气去战胜所有困难。”高考过去后,刚刚加入运城国际学校的格格老师说,建文老师,你应该写一篇文章,题目叫“如果国际初二的学生参加高考”。原因是,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写作涉及演讲稿写作,而写作是运城国际初中部的核心课程之一。演讲课程分三级,即学校的“少年演说家”、年级的“经纬青春”和班级的自由演讲。经过三级演讲课程,写演讲稿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另外,高考语文的文言文涉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史记》是运城国际学校初二年级的核心大课程之一。
再说中考,中考的作文题是“谢谢你,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格格老师在下水文中写道:“谢谢你,这里汇聚着那么多可爱的人,在岁月和生活中穿越过后还愿意宣称自己有情怀。所以,我非常喜欢碎裂的过程,那就好比毛毛虫变态的过程,变态的起点就是毛毛虫状态的极致——臃肿的极致、疯狂啃噬的极致、多足蠕动的极致、丑陋的极致。如今的我,只需要不停地博取众长,哪怕获取身体难以承受的臃肿,哪怕碎裂的过程充满疼痛与迷失的未知,我都充满期待,因为这是变态必需的起点。”此前,我们的经纬青春做过的“关注身边人”主题系列,会让学生在写中考作文时有话可说。我们不会说我们猜中了中考作文题,我们只会说,这就应该是生活和写作本该有的样子。
这一年来,我和学生一起遭遇美好,一起进步成长。
第四篇:《为什么是南明》。文中有这样一段:“为什么是南明?因为南明就像一个部落,复活了部落的这些基因(忠诚、胜利、文化),提供了一个释放生命激情的渠道,构造了一个安放心灵的文化符号系统,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地去创造。”加盟运城国际学校这一年,可以说是从教十四年来,最辛苦、最困惑、最痛苦的一年,然而这一年的成长和快乐,却是此前十四年相累积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一年,我们都在充满激情地去创造。
第五篇:《持续精进的少年微演讲》。文中说:“自从南明微演讲少年版开启以来,运城国际学校校园内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上一期少年微演讲中,赵楚熙同学的一句‘您怎么知道学生多拿了一个香蕉是欲望而不是需要’的提问引发了微演讲的突变,它传达出两个信息:第一,在微演讲的舞台上,没有权威,只有真理;第二,只有学生的真问题,甚至是尖锐的问题,才能激发思辨,而不是导师们的温柔敦厚、面面俱到的总结陈词式的评点。赵楚熙甚至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舞台英雄,聚光灯不仅打在能歌善舞的学生身上,也打在了思维深邃的学生身上。”现在,我想再补充一点,学校文化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能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学生,一定是像赵楚熙这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像赵楚熙一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在运城国际,并不少见。因为历史证明,卓越的人物,是成批出现的。
第六篇:《运城国际,一个充满美好的地方》。这篇文章,是我在看到儿子转入运城国际学校之后的巨大变化后写的。因为小学四年级开了晨诵课程—李白诗歌,我和儿子聊李白诗歌竟然没有代沟,实在惊吓到我了。我们的对话如下:
(儿子学习了两首送别诗,一首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我突发兴致,给儿子吟诵了一下。
吟诵完毕,犇犇说:爸爸,你最适合吟诵诗词了。(言外之意是我唱歌跑调)。
我于是追问了一句:这两首,你更喜欢哪一首?
犇犇想了想说: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我说:为什么?
犇犇说:这首诗景色好,很开阔,读的时候,心里好像也很开阔。这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和我的经历很像。
我有点儿纳闷地问(心里嘀咕不会吧,你经历过什么?):和你的哪段经历像?
犇犇:老师说扬州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我今年转到国际学校,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原来学校的同学就像李白,而我就是到了一个美好地方的孟浩然啊。
运城国际到底美好在什么地方,见犇犇的文章《运城国际学校到底是不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第七篇:《兹游奇绝冠平生——我的2018年叙事》。这里引用文中的三段话:
在八年的折腾中,最让家人朋友同事难以理解的就是今年七月份加入南明了,以致前同事断言:这人脑子一定有问题,难道在运城还有比康中更好的学校么?
我承认,在运城,确实没有比康中更好的学校了!这所学校的领导是我见过的最尊重老师的领导,这所学校的老师是我交往过的最自由、宽容、大气的老师,这所学校的学生是我教过的最自律、自主、阳光的学生,这所学校的园子是我生活过的最赏心悦目、从容自在的校园。像现在怀念大学一样,我终将会怀念这个叫做康杰园的地方。
我选择离开与学校好坏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与现实利益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看到了过另一种教育生活的可能,只是听从了内心的选择。因此,这次选择对自己而言,是最轻松的一次。草儿曾说,我们放着170平米的“豪宅”不住,一家三口却挤在这20平米的宿舍,居然也自得其乐!其实她的潜台词是,当繁华绚烂的物质世界成为生活背景的时候,生活为什么竟然会变得更加幸福?
能够给人幸福的学校,难道不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这所学校所朝向的目标。
第八篇文章:《国际学校,国际范儿》。这篇文章是谈学校晨跑的,关于晨跑,我写过三篇相关文章,见公众号指间渡。这篇文章很短,全文如下:
运城国际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一群有意思的人,无论你发起一项什么运动,总有志同道合者的响应,共读是南明的传统,这个自不必说。就是晨跑,比如今天早晨的晨跑打卡,体育组一号召,响应者云集,开始热身,结伴而行,相互激励,在群里打卡。当教师开始晨跑的时候,学生也跑得更带劲儿了,没有口号,没有整齐的步伐,自由,自律,自我挑战,这就是国际学校师生应有的范儿,也是南明文化的气息。关键是,老魏也一起,谁见过这样有趣的校长。
第九篇:《发现一所具有魔力的地方》。这篇文章中写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
一天,同事对孩子说:“宝贝,要不我们回原来的学校吧?”孩子坚决地说:“我不回去!”同事惊奇地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这里的食堂可以自主打饭,想吃什么打什么,而原来的学校是已经打好的,不想吃也得吃。”
孩子的话让我很震惊,他才上一年级,而自主性在他的选择中却占有如此重要的分量!
第二个:
草儿感冒了,外面吹起了风,同事的孩子从外面回来,对正要出门的草儿说:“阿姨,要下雨了,你还是加件衣服吧!”要知道,这孩子在以前可是有些“讨厌的”,一年的变化,竟然如此惊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样的变化,在运城国际其实是常态!
第十篇,也最后一篇,就是今天写的这篇《运城国际是个好地方》。这篇文章的缘起是这样的:我们一家三口散步聊天时,因为又到期末,草儿是班主任,又要拍剧,又有期末叙事,还要期末复习,累得有些焦头烂额,不免来几句抱怨以缓解压力。于是,我就来了一句“运城国际是个好地方”。草儿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痛,运城国际不是一个好地方”。犇犇说:“运城国际到底是不是好地方?”我们三个相视而笑,于是每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找证据,写文章,来郑重地讨论一下,运城国际学校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地方。
为了进一步证明我的观点,我再引用学生写的一篇短文来结束全文。
李柯磊《国际之美,美不胜收》:
国际景美,养眼泽魂。月季绚烂,秋叶似火。绿竹扶疏,溪水清澈。教室窗明几净,偶闻朗朗书声;操场广阔明丽,学子健步如飞。或凌空抽射,或三分远投。活力四射,青春无悔。
国际课程,首推《水浒》。英雄豪气,塑我品格。次有《世说》,文人风雅。建安风骨,家国天下。竹林七贤,一段佳话。《先知》润心,《大学》范行。内外兼修,中西会通。《史记》之旅,博古通今。盛衰成败,备于我心。
国际之美,永在我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