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在疫情后,一脸坚毅的走来了。无论疫情三年之后你是否恢复过来了,无论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变化的准备,2024 在一堆混杂的观点和巨大的冲突中走来了。
现在的市场和企业情况特别像 23 年末的我。 23 年 12 月中,在我阳了之后一周年的时候,我又荣幸的甲流了,在疫情的几年中,因为消毒和戴口罩,少出门等等综合原因,我几乎没有被流感侵袭过,连偶尔的流鼻涕都很小心的熬点姜枣茶养一养。但 23 年的流感我却发烧 5 天,其中三天超过 39 度,身体感受什么的且不必说,只是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今年的流感都毫无招架之力,乖乖的发烧、吃药、无力呻吟。
为什么?为什么平时身体都很好的人,原来抵抗力都很强的人今年这么弱不禁风?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过思考,原来戴口罩,喷酒精,少聚集,强防护,所以没有给病毒机会。如今放开了,身体还是四年前的身体,可病毒却不一定是四年前的版本了,所以我们用三年没有新抗体的身体硬抗了超级进化四年的病毒,还好,我赢了,又生龙活虎起来了。
书回正题,今年很多企业也病了。市场没有如预期一样V型反弹,四年的市场变化虽有一定的预期,但是当他真正一身狼狈的站在企业面前的时候,企业却无言以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变了。不再光鲜亮丽,不再手握重金,不再对企业百般包容与呵护。很多企业却还是原来的应对三板斧:
1 、降本增效:开始抓考勤,开始罚款、开始计较每一分成本支出;缩减福利,普遍降薪,停发年终奖;
2 、减员增效:先是刚招到的新员工,不用那么多人,缩减当期的人力成本;再是中层中年老员工,拿钱多,成本高,拼不动(拼的动也用不起了);再接下来就是部分高管了,别急别急;
3 、断尾求生:不赚钱的分公司,关掉;一直烧钱的项目,中止;非核心产品与业务,能并的并,鸡肋的扔。
做了这些断舍离之后,企业们以为能喘口气了,但市场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是一脸冷漠的看着你,似乎在问:“你还有招数吗?都使出来吧!”
这时的企业,转身就气冲冲的问营销:“为什么还是这样?为什么还是没有单子?为什么!!!”
营销看着企业:“你没发现他变了?你明明知道市场已经不是原来的市场?你让我营销怎么用原来的方法应对?产品迭代,新技术创新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品质与反馈效率,营销团队专业性提升,引入外部合作......,四年了,你还在等什么?你不要再跟我说客情关系,没有这些硬通货,客情做不了一点儿!”
真的变了,市场他不是原来的他了。
在增量市场的环境中,你做的大差不差就好,我曾经听一位企业主私下说,产品不用做的太好,能用就赶快投放市场,然后通过市场来迭代。在增量市场下,这个策略绝对管用,因为市场的包容度很高,大家都是有资金的,试错成本而已,这是必须的。得罪了这个客户,没关系,还有大把的潜在客户等着我们去攻城略地。
现在是存量甚至在近两年是缩量市场,你拿我试错?你没机会了!外面的潜在客户?不好意思,被分完了,还都被看的死紧,别说攻城略地,你连粮草都准备补起来。
那么存量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企业与营销呢:
1 、专业主义 企业需要在细分领域做到专,这是保命的底线。靠客情关系赏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是专业之后再客情的打法。
2 、柔性组织 柔性组织是建立快速反馈通道的基础,不光是点对点的柔性与互动,更是要求企业要在组织,智能层面柔性。这不但对企业是很高的挑战,对于职场人来说也是,没有柔性且多职能的人才是无法组件柔性团队的。
3 、快速反馈 快速反馈并不是企业以为的快速,而是市场认可的快速。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卷,你也可以把他看做是强专业深度叠加行业经验之后的习惯。不过说句题外话,企业里的老员工还是要留一些的,不然企业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必出断档。
4 、利他思维 这几年一直强调的客户思维,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的企业理解不了,所以今天就说的再直白一些,利他而非仅仅利己。一个企业不利己是无法生存的,但只利己,只想着自己的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不愿意让渡给合作者和客户,是无法持续生存的。而且利他思维也是建立柔性组织和柔性体系的关键。
5 、长期主义 赚快钱的时代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已经过去了,但稳定持续收益却是可以做一做的。投融资的风口已经向制造业,专新特精明显倾斜,把猪吹上天的做法不适用于此。稳扎稳打,长期主义才是低风险稳收益的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