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琅琊榜]梅长苏
——暗香浮动的翻天覆地手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人
虽然梅长苏的梅,书里面说是因为林殊的“死”,和梅长苏的“生”,发生在梅岭,所以以此为姓。
但是我觉得,形容梅长苏一生所做作为,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最为合适。
站在书中世界,看似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关系,但具有上帝视角的我们这些读者们知道,从二子夺嫡的权利斗争从一开始就是梅长苏在或明或暗地搅动乾坤,用疏影横斜、却暗香浮动形容最为合适。
梅长苏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是落差感。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反复渲染昔日的辉煌(林家的辉煌,林殊的风华正茂),反衬出其今日的衰弱。
本身,大众就是同情弱者、同情悲剧英雄,而通过作者这一番强烈的对比,更使得读者对其所受遭遇具有加倍的感同身受,进而给予加倍的同情和悲伤,作为结果就是对于造成这一切的梁帝一行人的同仇敌忾。
缘起
小说读起来,我们都知道,梅长苏大智近妖,似乎从不失误。那么为什么梅长苏在权谋上很少失误,即使失误也能将错就错,顺水推舟。
我想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一个不会被一个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林家和祁王为什么会被视为逆贼而被消灭?是因为不忠吗,还是真应该怪罪梁帝恩将仇报?不,根本原因在于不通权术也不懂得去揣测帝王心术。
想象一下林家倒下前的情形:
1、在皇帝再世的情况下,积极地辅佐皇太子祁王。试想一下,当军队积极支持接班人的时候,领导怎么想?
2、林帅和云南藩王结为儿女亲家。当中央和地方的军队势力抱在一团的时候,尤其是这个军队领袖还以大哥自居,这代表皇帝不能百分百的控制军队。皇帝怎么想?
3、林帅除了军队势力之外,本人还和文官领袖言侯关系莫逆,并且还让自己的儿子拜倒儒家领袖黎先生门下。这意味着什么?军队不止和文官集团联合,并且把自己的势力伸向能解释意识形态的势力。面对一个有能力把军队、政府和宗教三方势力团结在一起的臣子,哪个皇帝能不动手?
不需要更多的理由了,就这三点里面任意一点都是必死的局面。以林殊那么聪明的人,经过十余年的思考,怎么可能不知道林家倒下的真正原因?吃一堑长一智的情况下,梅长苏自然成长为一个权谋高手和洞悉帝王心术的妖精。
报复
这部书,表面看起来势力与势力,人与人之间斗来斗去,你来我往,给人一种似乎处处都是权谋,处处都是斗争的错觉。
前期主线写太子和誉王斗争、后期主线写梅长苏和夏江的斗争。以这种思路,站在靖王的角度,《琅琊榜》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浑水摸鱼,发展;第二部分是站稳脚跟,逼宫。从这个角度阅读,《琅琊榜》对于靖王是步步为营,烽火连天。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奋斗史。
但是,我觉得,全书其实只有一场斗争,而且斗争中的一方还毫无察觉。这是一场梁帝在明,梅长苏在暗的狙击战。
梅长苏通过精心的策划,帮助靖王铲除掉竞争对手,又借梁帝自己之手干掉所有梁帝的同盟。
那留下来的,就只剩下梅长苏一手建立的靖王势力了。后来所谓的翻案,不过就是逼宫而已。
反思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读完或者看完《琅琊榜》,你除了替书中人物开心和惋惜之外,又想过什么吗?
整部书的核心就是梅长苏对梁帝的复仇,他做到了,但也仅仅做的复仇这一点而已。
因为正像书里面说得那样,宫墙里的风从没停过。在不谋求任何体制变化的前提下,推上去一个所谓明君,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而且更多的可能性是,连标也治不了……
什么时候,当人们遭到不平等和非正义的时候,首先想到用制度和法律保护自己,而不是希望遇到一个青天大老爷、或者扶持一个所谓正直不阿的靖王替自己伸张正义。
那才是真正的正义,那才是真正伟大的复仇。
看了一些别人写得评论,看到有一些总是张嘴闭嘴,普及什么故事发生在南朝梁/以南朝梁为原型,这些人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误以为架空历史小说是历史小说。
事实上,架空历史,重点在架空,不在历史,历史内容在这类小说里面都是外衣。你去扣什么背景,基本都是扯淡。实在挺无语,所以在最后写出来这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