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这本试读之前就听读书会的郭艳姐姐推荐过这本书了,当时在展台看了,当下就觉得没有绝对的耐心,肯定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好处。后来还是鼓起勇气,领了这本,一是觉得很难得,二是觉得缘分似乎到了。
书读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我恰好去了北京房山区石花洞的修德谷参加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修班。因而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奇妙和不可思议。回来之后,连续几天去图书馆把这本难得的好书读完,今日安定心神,写这一篇书评。向来我写书评都是顺其自然地写,很少有故意雕琢的想法,结果往往写得没有规矩,好几次都收到回复说,可不可以再加一点字。我回复说希望多提意见,好让我改过,以修正自己因笨拙而不得圆满的书评。因尚未收到回复,就写在这里,盼望读到此文的朋友们多多帮我提出修改意见哦。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女青年,我的宗教意识比较淡薄,往往更亲近佛教。儿时记忆里有奶奶的“神功”,吹口气、念念咒语,用意念便可以帮人减轻疼痛;也有姥姥的念珠,每晚睡前姥姥都会念佛。而妈妈是我家的女主人,每月都记得初一十五上供的。大概自己也是深受家人的影响,有时缘分来了,便喜欢去往寺庙、道观等处所,觉得心安,且愿意多念几句阿弥陀佛的。后来年纪长了,便知道其实所有的宗教派别,最终敬畏的那个神,大概都是一体,不会冲突的。世俗里各种争端,可能是神的一种安排,为了给我们以磨练,给我们以教训。可是,往往,作为凡夫的我们,整日挣扎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等待被拯救,或者混吃等死。愚钝的我们,甚至不能接受别人对我们的批评建议,终日挥霍生命,却没有机缘知道自己原来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且有未知的种种危险等待着我们。
而本书作者即使自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他却因为自己比别人享受的物质条件好而觉得尴尬。这种情况,恐怕对于当代的中国青年来讲,真的是太陌生了。我自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因为受到某些西方心理学的暗示,觉得自己是缺乏爱的,便以此为借口,沉溺在物欲中,一心想着: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免得以后年老了后悔。虽然这种想法,或许也有情可原,可是从奢侈到节俭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转变,等到自己终于有一天醒悟了,才发觉自己已经挥霍和浪费了太多物质和时间。相反,有很多人觉得,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都是我的同胞,如果我享受得太多,别人就得受到贫穷的折磨,所以我自己宁肯要少享受一些,也不要伤害到别人,更不要消耗掉自己的福报。佛教中讲因果,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有一定的原因的,所有的安排都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安排,就好像凡是恶梦,都是自己可以承受的恶梦——上天不会给我们承受不了的苦难。一切事情都是神教我们成长的礼物。一切众生都是菩萨。
在读这本书时,我看到作者如何经历了种种危险和内心的恐惧,如何为了寻求神的指引而奉献了自己心爱的事物,想来这样的旅程真的是十分奇妙。大概凡夫关于生活可以知道得很有限,每日苦苦思考,烦恼不已,所以看不到我们祖宗所悟到的《易经》里面的种种生命之道,迟钝、麻木、迂腐,所以不能了解生命的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可思,不可议,只管凭直觉去体验。
如果读者您也想了解更多奇妙的生命感受,只请您也静心细读作者的这本传记,了解神是如何引导一个年轻人走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可以回想自己是如何走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路上。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因为没有钱而备受压力的折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即使有钱,却很难寻找到生命中真正的快乐,每日生活在忙碌状态中,不知道何时该停下来安顿自己的心灵。而有的人,即使得以休息一段时间,却又迷茫,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有的人,为了钱财耗损了自己的身体,有的人,终日忙碌,事业有成,却没有一处别墅里有温暖的家。
生活中似乎总有缺憾,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身体健康,每天精神愉快,知道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有能力帮助别人,需要花钱的时候不缺钱,更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得到尊敬爱戴,子孙满堂,孝悌有序,长寿,且无疾而终。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喜欢好的道德、寿终正寝。可惜的是,现在的我们,都是不同形状的钱串子,而富,不过是五福中的十分之一。有时候我们觉得必须要有钱,生活才能变得更好,于是金钱变成我们做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如果有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得更清醒一些,或许我们能知道,关于生命状态,我们可以追求更好的。
2012.05.01 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