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内容,针对已经听懂的内容,如何做出积极的回应?
依然是“三步曲”:
1、肯定回应。回应的第一句话传递肯定的意思。
2、积极回应公式=确认对方需求+肯定对方需求的合理性+我准备怎么行动+开放性的结尾。
3、艰难情况的回应,“三换法”——换时间、换场合、换角色。
我今天活学活用了一回。
在网上答题时,我根据积极回应三步曲做了一次回答。
首先是肯定回应,我表达了一句“非常感谢题主对我的认可,邀请我来回答问题”。
其次,利用积极回应公式。
我对于题主的问题进行了反述,确认对方的需求,"根据题主的描述,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我肯定题主的需求“题主的这样的想法是人之常情”。
不过,由于是网上答题,互动性不够,我没有办法确认自己对于题主的解读是完全准确的。比如我昨天答题时,题主连续评论了三次,貌似他认为我解读错了他的想法,吓得我后面没有继续接他的茬。
我的行动,就是回答问题了,为了琢磨开放式结尾问题,我思考了好一会。
以前,我一般是用“这是你自己必须要好好考虑的事情”,听起来就是一种强硬的说教,道理我都讲清楚了,剩下的你看着办吧。今天,我没有轻易的收尾,用了一句“这些问题可能都是需要你自己思考的吧”,不过与老师教的开放式收尾相比,好像还是有差距的。对照老师的范例“我现在这样想,您有什么建议”,估计应该这样结尾“我是这么思考的,不知道你是否认可我的思路”。
对于回应三部曲的实践,难点在哪里?
现实工作中,大家面对面沟通,需要立即做出回应,大脑不能立即做出反应“分三步走,一步一步来”。借用《思考,快与慢》书中说的人有两个意识系统,无意识“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在常规沟通语境中,无意识的“系统1”会抢先一步,你脑子还没有搭建好“沟通结构”,沟通对话说不准已经开始了好多。
如何在脑子里设置一个提醒键,这恐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也是能保证沟通“三部曲”有效进行的关键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