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独特之处,特点本无好坏之分。但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某种核心信念,最难以安置的其实是自我谴责,比如很多被视为很大问题的描述“一周只有一天想干活”“对当下的工作有抵触情绪”“热衷于自我反思”等等。
被评价为缺陷,从负面的框架看自己,非但不会带来积极的行动,反而加剧了问题,沉浸于“我不好”的声音里,就越没力气去改变什么。
小家伙今天回来分享的两句话——同样的素材,编织成不同的故事线。人是生活在故事中的,“问题”只是一种主观建构,是若干个故事版本之一。
要给出不同的答案,请先从语境上建构一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我真的那么弱小吗?我是否也有我的资源、能力、经验或是谋略?对方是否真的不可理喻或是不可战胜?有没有可能,他没有那么邪恶或冷酷,他也有他的弱点和软肋,他也有情感,有关心的人和在乎的事?甚至,他也有一丝对我的善意的表达?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是否还有其他的空间?
同时,角色不是你的全部,也不能将职场角色与一个人混同。比如你闺蜜对保险的排斥,并非对你(假定你的工作是卖保险)这个人的排斥。很多人的痛苦在于,把在角色里获得的反馈误以为“我是谁”。就像不能因为一个人职业是老师,就默认说生活中他要处处为人师表。
而人其实是有很多面向的,你本身并不等同于某个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