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曾说:我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动和距离,却无法计算出人内心的疯狂。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恰好完美的印证了牛顿的这句话。
内心的疯狂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这个数字了。不得不承认,看到这个数字之后,你会觉得中国人真有钱。也许我们中的许多人也为这个数字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内心的疯狂这是某网站对其数据做的进一步解释。
如果放在前几年,我可能会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而今年,看到了身边朋友双十一的购物量,我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数字了。
朋友小a,平时是一个文艺乖乖女,今年双十一,买了2000+的东西。要知道,她还是学生呀!而这些钱可以抵得上我们平时两个月的零花钱了。
朋友M,典型的舍不得守财奴,今年双十一也花了800多。
至于我自己,在基本不想买东西的情况下花了100+。
双十一像一场病毒,来势汹汹,让很多原本身强力壮意志坚强的人也败下阵来。
我看到身边一些没有购买意向的朋友,10号下午也开始焦虑般的选购商品,加购物车。10号晚上,基本上每个房间的灯都亮着。待到零点的那一刻,人基本都处于疯狂状态。
内心的疯狂刚刚刷新闻看到的。我不太能理解人为何开始如此疯狂。为了网购,花费百万,为的又是什么。
人的欲望吧!
如今的社会,我们太渴望成功,太渴望有钱,有更多的钱。
我们没办法忍受,自己在破旧阴暗的小屋,而朋友圈里的那个人却在别墅里晒着阳光。我们一方面渴望穿名牌,另一方面又希望花最少的钱。我们渴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甘心一天天拿着可怜的工资,过着只能羡慕别人的生活。
所以,双十一来了,为我们名正言顺的找到了一个欲望的发泄口。
贵的买不起我买便宜的呀!只要外观看着差不多就成。在实体店挑挑拣拣会遭受店员的眼色,可在网上不会呀。我可以逛一百家店,然后挑到自己满意的。哪怕一些东西本不需要,但只要价格低,或许就可以买着先存起来。
我记得我在大一的时候,刚刚接触淘宝,看到一些商品9.9元,突然就觉得很开心很激动。感觉网上东西简直太便宜了。然后就发现,自己大一一年买了一堆只能穿一次的打底裙,只能用一次的钢笔,缺页少字的书。
老师说,学营销的会说不是最重要的,要会想,要动脑子想明白消费者想干什么。
如今各大购物网站上,有人卖情怀,有人谈理想,有人讲便宜,有人宣传独一无二。而这些无一例外,就是告诉消费者,我们懂你。来吧,来我这里买吧!你买的不是实物,而是这些附加品。
最近在看心理学,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自知力”。心理学上讲有无自知力是判断其是否为精神病性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
这在心理学的专业范畴是讲得通的,可是放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就会有些牵强了。毕竟我们好多人总会高估自己的理性,而忽视我们最容易出现的疯狂。
如果,我们在平日表现的特别理性,那么感谢双十一,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疯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