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作者: 夕歌微舞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13:27 被阅读244次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 你们要面对的人生, 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和一个古老的问题很像,那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不是有意义。如果提前知道了失败的结局,我们是否还会愿意为之努力?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的。因为绝大多数看似困难的事,那些煎熬而又忙的要死的日子,唯一能够让人选择坚持的原因大概也就是成功的希望。而剥夺这个希望,几乎没有人会选择继续努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没有意义,最著名的这样做的人是孔子。《论语·宪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别人问子路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那个人问“是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吗?”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涯就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过程。他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所以他知道不可为;但他周游列国传播政治思想十八年,即使遇到重重困难仍在坚持,所以他还在“为”。

类似地,诸葛亮的北伐也是如此。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和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他不可能看不出三分天下归魏的结局。但他坚持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可以说是逆天改命,为什么呢?

我觉得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一种抗争,另一方面是一种悲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则。当大势与自己的原则相悖时,坚持原则,作蚍蜉撼树般的抗争,这种悲剧精神才会凸显。这种抗争的悲剧性,恰恰就是价值所在。

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是信仰和原则推动着他们去坚持。所以对于失败,他们自然不会在意,因为他们早就看到了失败。而提前到来的失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解脱。

另一方面,这种抗争未必是完全无意义的。世界有宏观处,也有微观处。宏观的大势无法更改,但螳臂当车的行为也能让世界在微观处变得不同。而那些许的不同,对这样的人来说同样有意义。

我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体验,那种感觉虽然煎熬而迷茫,但结束之后却是一种解脱和升华,而生命中会少一次遗憾。我觉得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

  • 5次灭族,56次灭国,却永远灭不掉大中华!一篇让囯人潸然泪下的文

    中国性格,是顽强! 什么叫作顽强?顽强就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中国文明从未灭绝,端赖“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知’‘不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小说中的英雄现实中的莽夫。现实中或许可以看到某些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突破万难险走...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 你们要面对的人生, 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和一...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这世界大多数的事情,其实是不可为的。所以,所谓的可行性报告基本上都是骗人的。虽然每个人都喜欢写,成功的概率有多高。...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 知其不可而为之 袁老师说 做爱阅读的老师,是《植树的男人》里的那个植树人,...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我妈刚刚打电话说工作证书考核过了!我简直不敢相信 我一直都让她放弃的 。 年纪大,老花眼,没时间,健忘...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今天看了某位大咖的读书笔记有这么一段话: 康德在《道德的形而上学批判基础》一书所说的,什么是道德高尚的人?就是他心...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现实中不少令人尊重的行业现在都是逆淘汰,越是具有敬业精神的人越是不受待见,非常委屈。趋利避害是生物本能。但若只按生...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周游列国,他的学说并没有得到重用,以致于他被人嘲笑,累累如丧家之犬。孔子听了,说,然...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82.《宪问篇》其次辟言:规避不友好的工作氛围 《论语》中有著名的君子四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or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