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读书法

作者: 春秋一霸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3:14 被阅读1次

    你肯定意识到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已经多到学不完。

    但是那些大牛们,比如吴伯凡老师,他做“冬吴相对论”的时候,连稿子都没有,

    坐下来就出口成章——这些神人好像总是在读海量的书,聊一些你完全不懂的概念。

    同样是24小时,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时常也有人问我——你每天到底拿多少时间读书?

    其实这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认知效率的问题。   

    一个概念

    认知效率

    比如你问一个人:

    空闲时候该干什么?

    ——不如学学英语吧。

    为什么学?

    ——这个未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但是就没有什么明天马上有用的吗?

    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根本没想过为什么学、要学什么。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不去读书啊?

    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这个思路是错的。

    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

    但是 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

    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

    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一个技术

    1. 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一个新知什么时候最有效率?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

    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

    简单的说—— 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

    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以及老外对你的发音口音很宽容,难度适中。

    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创造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回头思考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

    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

    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1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

    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2. 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 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

    如果比作爬山

    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

    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很多人天天学习,学习力却没有什么上升,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于是觉得“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

    其实是心智提升类书籍读的少的缘故。

    因为他主要的认知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

    你哪怕读一辈子报纸,也并不会增加学习力。

    有时候很多人给我留言,说看不懂,要我说人话!

    其实真正提升你的东西,并不会让你那么舒服的。

    学习其实也是一样,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

    认知性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术,为写书做准备。

    提高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系统的阅读。

    我一般放在早上或深夜。

    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

    知识性阅读: 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混沌生涯》、《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性学习。

    认知资源可以配置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的读;

    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

    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欧文·亚隆、舒国治、各种电影……

    娱乐性的学习,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

    放在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不同功能来的。

    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爸爸富爸爸》,

    比如文学中的《红楼梦》。

    所以,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

    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3.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你旅行的时候,会和出车站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

    显然不会,你可能会看看地图,找到几个地方,然后打车直接过去。

    但是我们就经常这样学习,从第一页开始,然后直接开始读,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

    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

    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购书的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

    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

    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想系统学习可以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你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难道不是认知效率提升了?

    有人会说

    从第一页读,这样不是更有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太可能有框架。

    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的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

    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来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

    要读的书应该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进入,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

    “读点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

    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

    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

    就这三步 ,就让你跑赢90%的人。

    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功利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r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