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假期阅读写作六: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的实现途径 ——读《“新

我的假期阅读写作六: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的实现途径 ——读《“新

作者: 蓝天看云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20:54 被阅读0次

      这几天陆陆续续读了《中国班主任研究》及李家成教授推荐的几篇文章,对班级建设、学生班级生活、学生发展,逐渐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结合阅读《班级日常重建中的学生发展》所形成的认知,所以就很随性的想到什么主题,写点自己的想法。

      一、班级生活中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每天的班级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就学生真实的班级生活质量而言,其内在的自主性、丰富性、创造性、育人性尚未得到尊重和实现。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没有被利用与挖掘,班级中存在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首先,在班级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较低,班级建设中学生缺位,过程性的教育教育资源无法生成。以班规制定为例:班主任在参考学校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呈现的是班主任个体的意愿为主要方式,学生很难、很少参与到自己生活规则的制定、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其次,班级日常管理中,大量存在规范、管理,缺乏创生性。学生日常生活的交往关系的丰富性与自主性也很匮乏,学生生活的时空尚未真正拓展开来。最后,班级建设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而言,缺乏有效的反思与重建的机制。但是学生在班级中不断生成的麻烦、问题、试探、纠纷、意外,提升班级日常生活质量的可能性一直存在,期待着我们意识的觉醒与实践的创生。

      二、在班级日常实践中实现发展

      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以不断的“重复”为表面特征,往往会掩盖其内涵着的学生生命自主性、丰富性,忽略其无限的动态生成性,丢失大量的发展事件与资源。〔1〕

      1.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兄弟姐妹般友好情谊

      班级同学关系是中国学生班级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形态,乃至于延续终生的友谊。这一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直接生成着学生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内涵。〔2〕

      班级生活的群体性,同辈群体的共同生活,跟家庭生活很不相同。无论是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社会性的培养,还是个性的发展,同辈群体的的共同生活本身就充满意义。在这个意义我们可以说,班级就是一个“家”,相互间充满着关爱与支持,彼此间有长达六年的生活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友谊是一种亲同兄弟姐妹的情谊。

      从学生进入班级第一天开始,这种交往就开始建立起来了。有“新基础教育”丛书的理论积累,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我就非常重视这种交往关系的引导,从第一天的课间情况观察,我就看到了小伙伴们一起聊天、看书的温馨画面。时至今日,班级里那几个怯生生的小男生都已经开始在小队里,在全班同学面前暂露头角。这种同学之间积极交往的意识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促进与引导,需要在主题班队及晨间教育等时空给予支持开展。

      2.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建立平等共存的公民意识

      同学关系不仅仅存在于情感层面,而且存在于具体的生活内容之中。班级日常生活就像一座宝藏,有着丰富的内容维度,需要班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的引领,更需要每一个个体独立自主地投入其中,承担个体的责任,发挥个体的作用,与其它独立个体平等相处。

      班级生活中的同学关系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在班级群体生活中,个体之间需要更多的尊重,需要更多的平等和接纳,需要更多的共同存在。这一关系的形成,重点在于班主任对班级日常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唤醒、与培养。在欣赏、珍视学生朴素的平等观的同时,要进一步帮助每一个同学发现他人的独特与丰富,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在交往中建立“你”与“我”的意识。成绩的差异、能力的差异,在领导力、策划力、表达力、问题解决力等方面,学生间也会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甚至个子的高矮,容貌的差异等都会形成学生间的差异。尽管差异永远存在,但学生间不应存在歧视甚至欺压。从组建班级的第一天开始,班主任就有必要形成学生的平等意识,在义务教育阶段奠定民主的意识。

      3.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唤醒、建立相互学习的意识

      当群体的关系建立与发展起来,对于个体而言,最重要的学习关系就可能建立起来。发展的实现,最为核心、也是最高贵的力量,只能是人的学习,这里的学习,并非只是狭义的学习,不仅仅止于学业和社会适应性,而是与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关。

      学生在共同的生活过程中,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向同学学习。这一学习的具体表现,表现为日常的交往中,随时随地发生着的个体间或群体间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的互动,或在专题教育中,聚焦相互学习的主题,形成榜样学习的具体形态。因此,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直接促成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且没有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苛的考核制度,因此更能渗入到生命之中,融为生命的一部分。〔3〕

      三、在假期活动中实现发展

      就学生的学校班级生活而言,其内容对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融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资源的重整,让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假期开展的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1.策划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活动策划能力是学生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策划活动时,学生对资源、人员、时间、地理位置等都要做细致的思考,周密的安排。对平时的实践活动而言,学生的实践空间在班级内,但假期的发展走向是与校外的人交往在校外人共事,在内涵上不同于之前班级和学校内部的活动,因此内涵着较大的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方案的形成意味着同学间交流、对话,意味着分工、妥协与转化,也意味着对活动目标的性质的理解,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育人价值。

      就学生思维而言,比较突出的是思维的有机性得到锻炼与体现,这体现在活动中的分组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形成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本次活动所涉及的相关主体、事物,根据活动需要而形成相关组织,根据活动具体情况制定整体的活动方案,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思维品质的培养资源就在其中了。

      2.活动过程中综合素养的提升

      策划发生在活动开展之前或初期,尽管已经意识到活动的复杂性,但依然难以保证活动的活动的顺利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过程总会出现环节、人员、资源等各种变数,形成各类动态生成性资源。

      在具体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得到的锻炼与成长是多方面的。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具体过程,感受到活动中需要与人进行大胆交往,知道活动的进行不是一个完全依照预期而展开的过程,而需要不断面对生成而出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建立了自信,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进一步策划、调整、组织、交往,通过言语、行动、符号等开展对话,将自我力量呈现出来,并且最终实现了“成事”。

      以上是我在阅读了李家成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的班级建设研究》一文之后,结合之前对《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的阅读理解,对班级建设中学生的发展的一点粗浅认识。今天先写到这里,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62

[2]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70-71

[3]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8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假期阅读写作六: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的实现途径 ——读《“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s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