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一缕清风,拂过孩子们的心田,留下微微漾动的痕迹。 ——题记
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写道:“在那片郁郁葱葱的山顶上有一所小学,叫做山林小学。”对啊,就像孩子们描述的那样,这所小学座落在山顶上,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规模不大,每个班最多不超过三十人,两排对立的小平房便是学生们要栖居六年的生活地。他们对这里饱含热爱,对学校周围的一切皆是那么熟悉。学校外有桑树,一到夏天便伙上两三个同学爬树摘桑葚,吃得嘴唇舌头直发紫,一双小手也被紫色的浆液染透;看到学校外有稻田,一放学便拿着个小塑料碗去摸鱼虾,挽起的裤袖还是避免不了被染上一层层各式花纹的泥浆;知道学校外有果树,只要路过,手就不听话的去摘两颗还未成熟的果子放在嘴里,吃也没吃痛快便被叫到办公室罚站......这何尝不是我们小时候曾经历过的,现在又一代代的复制到孩子们身上。也许这就是孩子的童年,淳朴却不失乏味。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这可不是有多高尚的愿望,而是在那个懵懂的年代里,我想当老师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我所写过的作业一一“报复”在学生身上。可当我真正踏入教育这门行业时,才真正理解到教育。那是无私,是仁爱。我爱孩子们真诚纯洁的心灵,爱他们永远开心的笑脸,也爱他们天马行空、捉摸不定的思想。
“亲其师,信其道,听其言”,要想一个孩子能听取你的教诲,必须以情入手,而此情则源于心中对这份职业的无限热爱。我从未想过我这么一个不爱孩子的人有一天能变成小孩儿,融入学生的世界,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原来在我牵引他们努力学习的时候,这群孩子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
为师者,以爱治人,以严束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持一颗仁爱之心远比冷冰冰的态度好太多。学生回家作业没写,我必定会询问他原因,再和他约法三章,给予他足够的改错空间。抽学生回答问题,若回答不出,我会尽量给他鼓励,让他坐下再想想,鼓励远比指责更有效果。见到学生在操场上扔沙包,我会像个小孩儿一样加入他们。课间休息,我常常到教室和学生一起聊天……我常认为自己并不是以一位教师的身份去育人,更多的是以姐姐的角色为他们引路。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无师生之间的居高临下之感,有的只是同龄人间的欢悦、喜乐。身份明确了,课堂就不再是光以教材为主的课堂了,而是以情感架起桥梁的课堂。一到课堂上,自己就立马转换成熟的角色变成一个又唱又跳又幼稚的孩子,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最真诚的情感交流让孩子们爱上我的课,从被迫学变为乐学、爱学。
教育的过程就是无数次感动聚集的过程。孩子们的世界纯洁无暇,没有一点杂质,他们常常为我带来感动,但不求回报,用一个个微小的行动颤动着我那颗柔软的心,让我更有决心扎根于教育事业,去抚育更多的良孩。
老师的足迹永远定格在那神圣的三尺讲台,而你所抚育的孩子们会带着你的影子去往世界各地,替你去看世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学习时代,我不愿过于苛责,只想让他们有一段快乐的学习时光。多年后,当他们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快乐、温暖、和谐的,也就达成了我所教育的目的。以爱之名对教育,让学生们在如沐春风般的温暖里健康成长,努力奋斗。予一缕春风,获一片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