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认我们对英雄都有一种期盼,是渴望英雄在身边,也期望自己就是那个英雄。
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叫《天书奇谭》。里面有一本天书,有各种各样的咒语,只要你念那些咒语,就可以呼风唤雨、隐身,可以从一个地方突然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我常常会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有这样一本天书,多好啊。
那时的梦想就是可以飞向天空,可以成为超级英雄。我曾在梦里实现过这一梦想,是人人景仰的大侠,行侠仗义,劫富济贫,还是超级英雄,拥有上天遁地的超能力,打得了怪兽。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我们最想拥有的特殊技能是--会飞。像小飞侠,也或者是阿童木。当然,也包括孙悟空,和闹海的哪吒。只是这些人物好像正在随着时间远去,现在的小孩你在问他,从小他就开始玩变形金刚了。
属于我们自己的超能力的英雄们,竟然远离了我们。那些我们自己创造的、极具中国元素的超人们,细细想来,其实还是蛮多的。
比如葫芦娃,各有各的本事、特点,能喷火,可以吐水,能超大,会隐身。在我看来这些英雄完全可以组织为中国的“复仇者联盟”。
中国从来不缺超能力英雄。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的九九八十一难足够拍摄成十部以上的魔幻英雄主义电影。《封神榜》、《聊斋》也从人、鬼、神三方面满足我们对超能力的诉求。单就《封神榜》而言,它已经包含了正、邪两者博弈,团队猜疑互斗等情节,这与许多西方电影类似,并充满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超能力英雄能满足我们对不可得事物的一种仰慕,但在现实中,更多的人会偏爱007、钢铁侠一类的英雄。
他们没有超能力,他们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只是他们有钱,有梦想,在有钱后可以用它来装备梦想。这些东西可以让他们去劫富济贫,帮助他人,实现普通人心里的那种英雄梦。我看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电影,看完电影后又去看漫画。每一次重温,都觉得这些英雄无比的熟悉、亲切。
但我心中真正的偶像却是李小龙,也有之后的成龙。总觉得他们离我们更近。
我们有自己的打星。
《卧虎藏龙》让我认识了杨紫琼,《复仇者联盟》让我喜欢上了黑寡妇。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转变。
中国的英雄片与西方不同,它更讲究一种内涵的东西。与我们的历史,文明相适应。就好比《叶问》,那么的中国式,那么的传统,回归拳拳相搏打到肉,但他又有自己的信念,最好不打,要和平,不要动武。
近几年的好莱坞电影也在转变,包括表现的东西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贴近人。变形金刚在强调团队;钢铁侠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本性,自大,炫富、耍帅,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这一人物。这样“不完美”的英雄离我们更近,也更易被普通人接受。
我们好像不曾严肃谈论的一件事情是文化的影响力,尤其通过电影、电视进行文化植入。
我不大喜欢国产片。这是实话。我常常会心生出在电影院看国产片是一种浪费的想法。
我喜欢的中国偶像要远远多于外国,我也极为愿意支持他们的作品。可,时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当我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作品,我会感到特别的难受,甚至害怕自己不再喜欢这个偶像,尽管这像是个十分肤浅的行为。
中国的电影是商业片。我曾出于对蒲松龄先生《聊斋》的喜爱,去到电影院看了《画壁》,感想不用我多谈。只是在现今的大环境下,无数的外国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外国人用中国元素比我们更得心应手,比如《功夫熊猫》、《花木兰》……我们是不是至少可以少一些广告植入?是不是可以多些深层次的思考?
《辛亥革命》让我意识到,国产片是可以有深刻的东西的。当有一个目标是所有人的目标时,我们会为之付出共同的努力。中国可以拍出好电影,可以在世界拍出好电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孩们心中的荧幕英雄变成了喜羊羊。那一句“我还会回来的”让我相信我们会有很多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式英雄主义电影。
中西方英雄主义电影的现实差异
网友评论